5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之立夏,古人云:“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是进入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自然界的四时变化与人体的脏腑功能活动是相关联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医内科侯茜主治医师提醒,立夏正逢春夏交接之际,此时养生应顺应四时的变化,重点是养“心”,以平和过渡到夏季。
养心要点之一:心情舒畅,精神安宁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即人的精神活动是由心主管的。《内经》亦有云:“心者,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立夏之后,气温升高,心阳旺盛,人们易出现烦躁不安,故此时养生首先要调养精神,保持心境平和、心情舒畅、怡然自乐,尤其是老年人,防止心浮气躁、大悲大喜,出现气血瘀阻导致急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俗语有云:“心静自然凉”,立夏在精神养生方面可以做一些有助于凝神静气的事情,如读书、画画、写书法、打坐、下棋、听古典音乐等,让躁乱的心平静下来。
养心要点之二:适当午睡,预防疰夏
夏季白昼时间长,立夏之后,我们的作息可以顺应四时的变化调整为晚睡早起,卧室床头可挂一些能养心安神之效的草药做的香囊以助睡眠,同时中午气温最高的时候(午时11:00-13:00期间)适当午睡或闭目养神半小时,可消除疲劳,预防“夏打盹”的情形。
春夏之交还易发生的一种季节性疾病,中医称之为“疰夏”,症状表现为精神不振、疲乏无力、头晕困倦、食欲减退、多汗、或有低热、大便不调等,多因入夏后暑湿渐盛,气候潮湿,脾胃运化失常,湿困脾胃,或素有脾胃虚弱,暑湿伤脾导致,一般至秋季可自然缓解。在夏天我们可通过调整作息、适当运动,或服用消暑化湿的药品如藿香正气软胶囊等来预防疰夏的发生。
养心要点之三:合理饮食,健脾祛湿
夏季天气炎热,出汗多,易消耗更多的津液,此时脾胃功能亦相对虚弱,我们需要合理饮食,以低盐、低脂、易消化及清淡饮食为主,避免贪凉、不洁饮食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防止急性胃肠炎、可适当多吃酸味的食物如西红柿、草莓、葡萄、柠檬之类,可敛汗祛湿,防止出汗过多而耗气伤津。药材方面可以选用太子参、五味子、乌梅、山楂、百合、莲子、山药等益气养阴、健脾祛湿之品。
侯茜主治医师还介绍了养心安神香囊的自制方法,即选用酸枣仁、柏子仁、合欢花、灯芯草、丁香、夜交藤、远志、浮小麦,以上8味各1-3克,打磨成粉后混合装入香囊袋,在夏季挂于床头,可起到养心安神助眠的作用。
除此以外,还有两款自制药膳也可尝试熬制,即:
健脾祛湿茶:
组成:生山楂3克、荷叶3克、炒决明子3克、甘草3克、陈皮1克,以上一起煎水代茶饮,或可倍量打成粗粉灌至茶包袋,每日泡茶饮可起到健脾祛湿的效果,适合夏日困倦乏力、胃纳不香、湿气较重的朋友们。
芦根汤:
出自药王孙思邈的《千金药方》,组成:芦根15克、麦冬5克,两味药一起煎水代茶饮,可养阴生津,针对夏季烦闷、干咳、口干、多汗、便秘等有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