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凌晨,得物APP出现BUG,多款潮流商品价格均显示9元,涵盖球鞋、手表、服饰等品类,其中不乏OW联名、Yeezy这类高价鞋款,更有网友晒出9元“薅”到一辆兰博基尼的订单图。
对此,得物今日上午11时许发布情况说明,表示平台出现“9元商品”系后台系统技术问题导致的价格错误,目前已紧急修复。而对于这些“9元订单”,得物表示将统一进行关闭处理,并给每位受到影响的用户发放2张50元无门槛优惠券。
一场在暗夜中进行的爱鞋抢购潮,就此迎来了天亮的“见光死”。有网友表示,早就猜到了结局,但羊毛就在眼前,不可能不薅。万一最后发货了呢?
但得物不发货,其实早有根据。该平台买家须知中的免责声明显示,由于排版错误或信息错误导致商品以不正确或不明显不合理的价格或信息显示的,得物APP有权取消该等不正确或明显不合理价格或信息的商品订单的权利。
实际上,各大平台历来被薅的例子也数不胜数。无论是出现“4毛钱充值100元话费”重大BUG的拼多多,还是“奖品设错为899元机票代金券”的同程艺龙,都不可避免地被反向割了波韭菜。
不过,作为平台,面对用户尚且能够以强硬的手段及时止损,也能够以雄厚的财力承担损失。但由于失误或漏洞而被“薅”的中小卖家,要么面临虚假宣传、不履行买卖合同的风险,要么硬着头皮承担重大亏损。
去年10月,京东平台一家“长虹厨房电器旗舰店”的某款水壶以远低于成本的价格被薅了20多万单,瞬间面临巨额债务。根据网友晒图,原价62.9元的电水壶,到手价最低为3.8元。对此,该经销商公告表示,希望下单的消费者能够退款,“高抬贵手,放我们一条生路”。
与这一事件同样引起轰动的还有著名的“果小云事件”。因操作失误,淘宝商家“果小云旗舰店”将店内28元4500克的脐橙标成了28元4500斤,被B站一位UP主@路人A- 在直播中号召粉丝去薅羊毛。该店一晚订单量达到近20万,涉及金额达到700万。但在“果小云”发布道歉信请求消费者退款后,@路人A- 开始号召粉丝投诉其虚假宣传,并称自己“薅羊毛”行为是“各凭本事”,导致“果小云旗舰店”直接关店。
回顾这些由于薅羊毛而引发的风波,不难看出羊毛的巨量极其容易成为压垮商家的最后一根稻草。从人情看,商家若因小失误而承担大损失确实过了,消费者应该体谅商家取消订单。从法理看,商家应当履行买卖合同,请求消费者退款有点道德绑架。在目前的互联网上,人情角度的观点似乎更为一片倒。
就在这“薅羊毛是钻空子逼死商家”的“政治正确”氛围里,薅羊毛似乎成为了原罪。但狂热的人们都似乎已经忘记,薅羊毛事件中,最开始犯错的是商家,而非消费者。
而正是为了避免更多由于“薅羊毛”引发的撕扯,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相关措施,从源头抓起,避免商家因操作失误而引发“羊毛案”。
以阿里为例,去年11月,阿里客户体验事业群(CCO)正式推出首款面向商家经营的健康管理产品“喵盾”。若商家店铺发生异常情况,例如库存、价格设置错误等,喵盾系统将会自动提醒商家注意风险。同时,阿里CCO客户经理还将为其提供成熟的解决方案。数据显示,在一个月的灰度测试中,喵盾累计为商家挽回的资金损失超过1亿元。
薅羊毛本是个中性词,并不指向绝对的善,也不指向绝对的恶。现实里有不法分子利用平台漏洞盗取优惠券牟利,但也有商家和消费者之间“愿打愿挨”。
毕竟,为了推广店铺,不少商家会通过发放隐性优惠券的方式吸引新客前来薅羊毛。通过这样的让利,商家薄利多销,获得更高的销售额,消费者也可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同等商品。说到底,还是一个走量的问题。
马云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而我愿天下有更多可薅的羊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