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游戏 > 新闻 >

烈士遗物背后的热血往事

导读:

  新华网武汉9月30日电(夏国燕、刘生辉)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近日,

  新华网武汉9月30日电(夏国燕、刘生辉)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近日,新华网采访团队寻访大别山下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烈士纪念园,走近一段段惊心动魄的战斗往事。

  在湖北红安县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烈士纪念园内,有一处展柜,里面一块银元特别引人注意。这块银元的主人是潘忠汝烈士。

  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公开叛变革命,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归于失败。国民党反动派派人到黄安县(今红安县)“清党”“改组”,并在“宁可错杀三千,不使一人漏网”的口号下,大肆屠杀共产党人。

  1927年11月13日,湖北黄安、麻城爆发了著名的“黄麻起义”。黄麻两县农民手持刀矛、土铳等自制武器,将革命的旗帜插上了黄安县城。

烈士遗物背后的热血往事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内,潘忠汝烈士简介。新华网发 刘生辉 摄

  潘忠汝是黄麻起义的总指挥。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陈列研究室副主任陈荔枝介绍说,1927年12月5日,敌人反扑,夜袭黄安。由于敌众我寡,潘忠汝决定率部队突围出城,保存革命力量。为掩护战友出城,潘忠汝前后6次进出城门。当他第七次护送战友往外冲时,不幸腹部中弹,壮烈牺牲。

  潘忠汝曾在自勉诗中写道:“尧天舜日事经过,世态崎岖要整磨。不肯昏庸同草木,愿输血汗改山河。”他最终以21岁的年轻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誓言。

  潘忠汝烈士的遗物中有一块银元,这是他前往黄安领导起义前,留给家里的唯一盘缠。潘忠汝的妻子一直保留着这块银元,并于1979年捐献给了红安县革命博物馆。

烈士遗物背后的热血往事

潘忠汝生前留下的一块银元。新华网发 刘生辉 摄

  红安县档案馆副馆长吴吉祥说,黄麻起义是继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之后,长江以北地区爆发的农民武装起义,它打响了鄂豫皖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烈士纪念馆内,记载了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斗争中牺牲的263位烈士的生平事迹,他们平均年龄24岁,最小的仅14岁。

  江竹青是黄安南乡农民运动的领袖,当时的白色恐怖并未动摇他的革命信心。他以各种方式作掩护,继续秘密开展农民运动。

  江竹青78岁的孙子江师范,今天仍然记得父亲讲过的祖父的故事。

  江师范说,一天夜里,祖父江竹青到邻村搞宣传,被反动派围困在村里。恰巧村里有户人家死了老人,正在做道场。江竹青混进道场,换上道袍,并用锅灰擦花了脸,拿起道具就唱起来。敌人到村里翻箱倒柜搜查,最终一无所获。

  陈荔枝介绍说,黄麻起义打响后,江竹青率领黄安县八里区的农民武装,参加了起义。敌人反扑,黄安县城再被攻陷。起义部队被迫退出黄安城,转移到黄陂木兰山,开展游击战。在黄陂姚家集与国民党的交战中,江竹青不幸中弹。

  江师范还记得父亲讲述的祖父牺牲的经历:部队调出两匹马和四名战士护送祖父到黄安县北的红军医院治疗。路途颠簸,江竹青被送达医院不久,就因失血过多壮烈牺牲,年仅25岁。

烈士遗物背后的热血往事

航拍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烈士纪念园。新华网发 刘生辉 摄

  巍巍大别山,红旗永飘扬。在革命斗争年代,大别山军民前仆后继,视死如归。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内,一座汉白玉革命烈士纪念碑庄严肃穆,四周绿树叠翠。

  “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全区有近百万英雄儿女献出宝贵生命,其中登记在册的烈士有130351人。”吴吉祥说,仅红安县就牺牲了14万人,其中登记在册的烈士有22552人。

  这些英烈中,有戴克敏和他的一家、戴季伦和他的一家等“满门忠烈”,有曾凤桂、王修民、帅贤女等革命母亲,也有王鉴、夏国仪等夫妻英烈,还有林清芝、肖国清等年仅十五六岁的英雄儿女……他们很少有遗物留下来,但他们的故事、他们的精神被久久传颂。

  每遇民族危难必有英雄挺身而出,每逢外敌入侵总有豪杰扬眉出剑。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无数英雄儿女舍生取义,献出宝贵生命。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9月30日是烈士纪念日,对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 

烈士遗物背后的热血往事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烈士纪念馆内,《戴克敏和他的一家“满门忠烈”》雕塑作品。新华网发 刘生辉 摄

(责编:宋心蕊、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