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探索 > 自然探索 >

【产经观察】发展无人机配送应探索管理机制

导读:

在前不久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某电商企业负责人对媒体表示,他们正在筹备向有关部门申请北京南六环周边

在前不久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某电商企业负责人对媒体表示,他们正在筹备向有关部门申请北京南六环周边大兴部分地区的空域使用权,希望在北京首次试点无人机送快递。而在上月底,他们已经取得了陕西省无人机空域许可批文,这也是国内第一张覆盖全省范围的无人机空域批文。在此之前,也已经有其它同类企业尝试了无人机配送货物。

目前,我国民用无人机产量占全球的七成,技术进步和产量上升,为发展无人机配送提供了硬件保证。

对于企业而言,无人机配送的成本优势不容小觑,以京东发布的首款可用于支、干线运输的倾转旋翼无人机VT1为例,其具备200公里以上飞行距离、200公斤以上起飞重量,这样的技术水平,已经可以在包括城市间干支线运输在内的中短途配送中发挥很大的作用,省却了包括运输车辆、人员在内的大量成本。

事实上,无人机配送的社会效益也是可观的,无人机替代了货车和电动自行车,将对城市交通环境有很大改观,也更加环保。

尽管无人机配送尚处于雏形状态,但是其配套的空域管理机制不应忽视。无人机何时飞、在何地飞,由谁操控飞行,并不易被监管,如果只有一家公司运营某个空域内的无人机网络,那么公司可以用自己的配送系统起到无人机交通指挥功能,但如果有很多家快递公司涉足其中呢,如果还有其它行业也在该空域内使用无人机呢?这时候,谁先飞谁后飞、谁该飞多高、发生事故怎么办,就需要相应的管理机制,乃至相应的指挥和监管系统,而这样的系统,尚处于空白状态。

无人机配送背后,是随着科技发展让过去在科幻电影中才能看到的城市内的空中交通成为可能。无人机可以送货,那么货物可不可以是外卖,送人可不可以,200公斤足以支撑成年人体重。这样的市内空中交通,也许很多年内都只是电影中的设想,就好像哆啦A梦系列中的竹蜻蜓,但也许成为现实的速度比人们想象的要快。这就好比最近上映的科幻电影《星际特工·千星之城》,原著漫画50多年前就已经问世,所以其中很多技术,在今天看来并非“不可能”。市内空中交通也是如此,但是,在现有的城市市政和交通管理模式中,并无先例可循。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无人机配送不仅意味着市内空中交通将成为可能,也意味着物流行业出现了无人化趋势。无人机取代的是配送工,无人仓库则取代了库管,无人分拣也取代了分拣工,物流行业的“机器换人”正在成为现实。那么,这些被取代的体力工种从业者,未来将转型去哪里?这个问题应当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

在无人机于物流领域普及之前,探索相应管理机制很有必要,这样的机制并非把无人机物流管住,也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一蹴而就的,因为行业本身也在发展变化中。不断完善相应的配套机制,也有助于企业处理好包括员工转型、交通管理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最终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