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跌起伏之间,小米上市已快一年的时间,从其最新的市值看,与上市前估值550亿美元及上市后最高接近550亿美元的市值相比,小米的股价几近腰斩。尤其是进入今年以来,小米的股价跌幅已经接近30%。针对于此,业内不禁在问,小米到底怎么了?
港股整体低迷+主观估值过高上市稀释股价
所谓大环境一定会影响小环境。据中国基金报援引市场投资人士的报道,从去年港股出现一轮熊市开始,港股指数从最高点调整至今约有20%的下跌幅度。而除小米之外,被称为“新经济巨头”的美团,在港股市场的表现也同样令人失望。从上市第二天的最高价74港元,到今年1月初的最低价40.25港元,股价跌幅也超过45%以上。而阅文集团、众安在线等一众明星股,在目前的港股市场上,也同样遭遇了和小米一样的境遇,不断被资金抛售,股价屡遭下跌,表现低迷。
另据东方财富choice的数据显示,2019年1至5月,港股共有122家企业进行了股票回购,而去年同期的数据为94家(注:小米今年已经进行了两轮共5次的股票回购)。
所以从去年到目前港股跌宕趋下的整体走势看,小米股价的大跌虽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而其采取的主要举措之一,即通过股票回购提振投资者的信心也符合上市公司的常规。故我们认为,小米股价的腰斩与整体港股的低迷应该有相当的关系。
如果说上述港股的低迷,是导致小米股价腰斩更偏客观因素的话,那么小米上市之初的定位和估值过高则是导致其上市后股价腰斩则的主观因素。
业内应该记得,在小米上市之外,有关小米的定位和估值一直是业内(包括小米)争议的焦点,为此,业内出现对于小米的估值最大为2000亿美元,最低为400亿美元左右相当大的估值差。当时,我们给出的小米乐观的估值是在500—600亿美元左右(最终小米上市确定的估值为550亿美元),不过从今天小米股价的腰斩看,这个估值区间确实太过乐观。如果加上整个港股低迷的客观因素,小米合理的市值应该在400—500亿美元之间。
实际上对于股价,我们始终抱的是一种参考的态度,尽管它对于投资人可能是惟一在乎的指标。其实不要说小米,就连全球科技大佬苹果、微软、Facebook、亚马逊等的股价也会时有起落,而鉴于它们本身的股价和市值就很高,哪怕是百分之几的起落,市值的增或减都会在千亿美元之间,其对于投资人的损失与获利的正反影响更大。
我们这里并非是为小米股价腰斩而给初期投资人造成的损失开脱,毕竟在最终确定上市之时,小米是以估值550亿美元来确定的发行价,这点小米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估值过高,即便是整体港股没有出现后续持续的低迷,其股价也会被过高的估值稀释。
当然,即便是按照最低400亿美元估值上市,从小米目前股价腰斩和市值看,初期的投资人也蒙受了不小的损失,但与估值550亿美元相比,终归会损失小些,受到的诟病压力也自然会相应减轻。
整体业绩同比增长率大幅下滑,智能手机业务是主因
如果说上述是从股市和估值的角度来解释小米股价腰斩的话,那么我们认为小米实际的业绩表现和未来才是影响其股价走势的核心,也是其上市近一年股价腰斩的主要原因。
在我们分析小米业绩表现时,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小米将自己定位于互联网企业,而众所周知的事实是,作为互联网企业,规模(包括用户和相关业务)是其商业模式的基础,而鉴于小米目前不论是与全球的互联网企业(例如谷歌、Facebook、亚马逊),还是国内的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相比,其规模均处在低位,所以能否保持持续的高速增长理应成为衡量其业绩的关键指标,这也将引出之后我们对于小米战略的分析。
由于小米今年公布了去年的全年和今年第一季度的业绩,同时鉴于小米股价的大跌发生在今年(从今年开始至今,小米股价跌幅高达30%),所以我们列出了小米去年全年业绩(包括构成的三大业务)和今年第一季度业绩的对比如下。
2018年全年,小米营收1749.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6%;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经调整利润85.5亿元,同比增长59.5%。今年第一季度,小米营收438亿元,同比增长27.2%,经调整利润21亿元,同比增长22.4%。
进入到今年,小米整体业务营收同比增长率仅为去年全年的51.7%;利润同比增长率仅是去年的37.6%。
具体到构成小米核心的三大业务之一的智能手机业务,2018年全年营收1138亿元,同比增长41.3%;出货量1.19亿台,同比增长29.8%。在中国大陆手机平均售价同比提升17%,海外市场的智能手机平均售价同比增长9.7%。今年第一季度,小米智能手机收入2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2 %,全球销量达2790万部,同比下滑1.8%,其在中国大陆和海外市场的平均售价(ASP)分别同比提升30%和12%。
所以同样是在今年,小米智能手机业务的营收同比增长率仅为去年的39.3%;出货量不仅没有增长,反而出现了1.8%的下滑;中国大陆与海外市场ASP的增长,分别是去年同比增长率的1.76和1.24倍。
再看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2018年,该业务的收入为438亿元,同比增长86.9%,是小米2018年增速最快的业务。与之相比,今年第一季度,该业务的营收为人民币120亿元,同比增长56.5%。同比增长率仅是去年的65%。
最后是互联网服务业务。2018年,该业务营收同比增长61.2%至160亿元。其中广告收入达101亿元,同比增长79.9%;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达59亿元,同比增长36.7%,其中游戏收入达27亿元,同比增长7.3%。其他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达32亿元,同比增长79.9%。
到了今年第一季度,小米的互联网服务营收43亿元,同比增长31.8%。其中,广告业务收入达人民币23亿元,同比增长21.8%。游戏收入达人民币8.2亿元,同比增长6.8%。其他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11.8亿元,同比增长167.3%。
由此出现的对比结果是,互联网服务业务今年第一季度的同比增长率仅是去年的52%。其中广告业务同比增长率为去年的27.3%;游戏业务同比增长率为去年的93.2%;互联网增值服务同比增长率是去年的2.09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