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磕性价比的小米,为何贵了?
2018年手机市场的关键词是“流量见顶”,创造增量是手机企业的核心挑战。2018年宏观经济的关键词是“寒冬已至”,经济形势走弱增加了大环境的不确定性。
对于把性价比策略执行到极致的小米,在寒冬中继续挖掘市场增量,主动自我变革,是必经之路。
2018年,小米核心业务手机的产品结构发生重大调整,中高端产品占比上升,甚至在下半年,主动按下红米产品发布的暂停键,第四季度,用起价3299的 Mix 3取代了在2017年凭借低价迅速放量的三款红米产品。
由此看来,真正发生的事情似乎是,在流量见顶的当下,小米先向自身开刀,突破对千元机抢占市场模式的依赖,对产品品质、设计水准、渠道效率、用户客群变现率提出更高要求。
小米是一家在市场中摸爬滚打多年的公司,创始人雷军及高管团队经历过太多艰难市场环境的考验,经过2018年一系列尝试后,今年1月份起,小米正式启动“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手机业务将红米与小米正式进行品牌拆分,并立即发布红米Redmi Note7和小米9,并在春节之后启动三次组织架构调整,强化技术基因。小米用组合拳式的变化,向市场展示全集团的行动力。
2018年第四季,主动暂停手机业务出货量竞争
“在这个冬天,所有人的日子都很不好过。”
在小米集团2019年年会上,雷军说,从手机行业来说,全球手机行业整体需求不振已是摆在眼前的事实。
通过Canalys数据得知,全球智能手机市场2018年形势惨淡,同比下滑4.5%。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约1.18亿,同比增长30%。2018年全年,小米属于逆势上涨,表现稳健。
但2018年第四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在中国市场出货量环比下跌,根据IDC的数据,跌幅达34.9%,手机行业甚至将此单机表现,与2016年小米的表现做对比,认为在海外市场节节攀升的小米,在国内市场出现了危机。
客观而言, 2018年第四季度,的确是小米新品的发布“空窗期”。
2018年全年,小米一共发布15款手机,第四季度仅有两款,小米试水高端市场的商务旗舰机Mix3和小米Play。
小米Mix 3在10月底发布,当时小米手机出货量突破了一亿台。但紧接着,华为、oppo、Vivo开始撞车式发布新品,市场份额被手机厂商剧烈瓜分中。小米play在12月24日才发售,对Q4销量的贡献力度,可以忽略不计。
值得注意的是,主打性价比以及依靠较低定价抢夺市场的小米,在2018年第四季度唯一一款主打机型Mix3,最低定价3299,定性为高端商务旗舰机。一位不愿具名的调研机构分析师认为,小米在手机行业遇冷、友商激烈抢夺市场的局面下,发布一改以往风格的高端定位的Mix3,属于自杀式举动,惨淡是必然的。
但是研究小米较为深入的西南证券首席分析师陈杭认为,小米并不是“自杀”,而是自我革命,单机出货量只能代表当季数据表现,但这背后是小米为站稳中高端市场的自我转型策略。
陈杭提醒记者去对比小米在2017年和2018年的新品发布策略。
2017年小米共发布13款手机,7款红米产品,全年销售最为火爆的三款机型全部属于红米系列。。这7款红米发布时间均摊在各个季度,并在第四季度达到高峰。2017年Q4,小米主推红米的三款新机,即红米5A、红米5、红米5 Plus,根据IDC的报告,到2017第4季度,小米手机销量排名上升到了世界第四。
而2018年小米全年以小米8系列、小米Mix系列为主,只发布了4台红米,占比不到3成,重点是,红米缺席2018年第四季度。但2018年小米8系列的性能,Mix系列的设计,无疑为小米手机的品质,加了很多分。
陈杭用小米手机平均售价的提升,来验证他的结论。根据小米已发布的2018年第二、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小米手机平均售价连续两个季度环比上涨,第三季度智能手机在中国大陆的平均售价较去年同季度增长16%,较2018年第二季度增长4%,2000元及以上的手机收入占手机整体收入的31%。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小米8等中高端机型在中国大陆的销售强劲,加上对西欧的国际智能手机出货量比重上升。
“平均售价的提升,意味着互联网变现能力的提升”,长江证券在本年度春季策略会上告诉投资人,研究小米,要紧盯其铁人三项商业模式,即“智能硬件导入、新零售高效链接进而提供互联网服务”。从该模式出发,小米只是暂停手机业务单维度的短期走量竞争,把重点,放到了其赖以立足的商业模式之根本上,毕竟,小米不是单纯的硬件企业,互联网业务的毛利率达到68.4%,而IoT达到10.5%,两者都比手机高。
上述对于“自我革命”的分析,也从小米内部得到了验证,其内部人员称,确实是在主动调整产品结构,渗入并站稳中高端市场。
动刀性价比,向高位进阶
小米贵了,小米变了?在很多手机论坛中,总有发烧友发出这样的灵魂拷问。
进军中高端市场,首当其冲就是价格提升。而性价比的主打印象,就是便宜。
“性价比,非要和低端挂钩和高端割裂?小米闯入市场时候,就是把高配的手机卖便宜,这不是低端”,这是陈杭多次向记者强调的,他所理解的小米的性价比,是紧贴成本定价,进军中高端市场,意味着要加大手机配置、研发的投入,成本增加,定价上涨。小米手机溢价没有提高,最后消费者拿到的小米手机,是高端市场最具性价比的。
与陈杭的言论呼应的,是雷军在2018年4月45日,在母校武汉大学立下的承诺“小米硬件综合净利润率永远不会超过5%,如果超过,将把超过部分返还给用户”。
2018年的小米8系列与Mix系列,都反映了对更高的品质的尝试下,对性价比的坚持。同时,小米在2018年一直扩展手机种类的宽度,为多品牌矩阵做铺垫。2018年4月合作发布黑鲨手机,针对游戏客群。2018年8月份在印度发布了Poco手机,针对海外极客用户群体;在2018年11月宣布和美图的战略合作,弥补女性用户群体上的缺失。
这些调整背后,来自资本市场的压力不可忽视。一位港股打新王称,资本市场关注实际利润,自从IPO以来,“性价比”标签对小米的“反噬”成为卖方研究员的关注重点,分析师认为红米系列的快速崛起、以及对市场的疯狂抢夺,容易导致小米的性价比标签被过度营销,品质提升空间受到限制、品牌力不足。
所以,在2018年的调整、修正、尝试之后,2019年小米开始用目不暇接的曝光率,来向市场展示自身应对寒冬的诚意和力度。
最引资本市场关注的,就是集团层面启动的“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以及手机业务线中的多品牌策略。
1月10日,小米和红米各自品牌独立,小米品牌将立足中高端到旗舰市场;红米Redmi则将专注极致性价比和电商市场,前金立总裁卢伟冰,担任小米集团副总裁兼红米Redmi总经理。同时,黑鲨、POCO、美图,在2018年铺垫之后,正式加入手机业务的多品牌阵营,服务相对垂直的用户。
红米Redmi Note 7和小米9两款手机,是对双品牌策略的快速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