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6月25日,全球舆论流传着这样一个玩笑——“整个白宫都跑到了中国”。原来,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带着1200多人的豪华代表团来到了中国。与这支代表团一同来到中国的,自然是不甘落后的全球各路媒体。
在庞大的国际媒体队伍中,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表现得与众不同,它不失先见之明地发文告诫美国人——千万别忘了,中国本土企业正在成长,比如华为,也许是下一个诺基亚。
这或许就是华为公司第一次在国际舆论间被这样提到。
华为,意为“中华有为”,1987年由任正非创办。2019年,华为正直壮年。俗话说,三十而立。32岁的华为,正是这句俗语的验证者——从为中国农村地区供应电信设备起步,华为成长为一家用工18万员工、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巨擘。它是全球最大电信设备供应商和第二大手机制造商,其技术几乎触及全球每一个角落,庞大的研发预算还使它成为了5G技术市场的领头羊。
“倒儿爷”的第一桶金
1987年,任正非仅以两万元的注册资本创办了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营电信设备。这一笔简短的叙述,听起来平淡无奇,但对当时的任正非来说,那是抛弃所有,以一种壮士断腕的勇气踏出的一步。
当年,任正非从部队转业到当时的南油集团。他的原配夫人孟军正是南油集团工会主席。为了更快证明自己,任正非向南油集团的领导主动请缨,要求去管理集团下属的一家电子公司。
但刚上任不久的任正非就在经营中被骗200万元,他没有理由继续在南油集团待下去。随后出于种种原因,孟军对任正非也越来越失望,最终提出与他离婚。而他的一双儿女——孟平和孟晚舟也被带离了他的生活。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当时的华为公司在一间破旧厂房里,既是生产车间、库房,又是厨房和卧室。十几张床挨着墙排开,床不够,用泡沫板上加床垫代替,所有员工都在这里住。不惑之年的任正非对自己说:“世界开始疯起来了,等不得我的不惑了。”
虽然注册名为技术公司,但华为刚开始所做的事与技术并没有太大的干系,只是纯粹的贸易,用一句老北京的话来说就是“倒儿爷”——背靠香港,将香港的产品卖到内地,赚取中间的差价。当时,有一个做程控交换机产品的朋友找到任正非,让他帮着卖些设备。
所谓程控交换机,说白了就是电话交换机,以计算机的程序控制电话的接续,说得更明白点就是只有先安装了程控交换机,电话才能接通。
传言当时的香港老板被任正非非凡的气质和不俗的谈吐感染,最终冒极大风险给予华为授信额度。任正非最后拿到了2000万元进价的货物,仅仅3个月,他就卖出了4000多万元。在如约归还香港老板的货款和利息之外,任正非赚到了创业路上的第一桶金。
生活过得越来越顺利,任正非又开始了他的“不安分”。当时美国AT&T、加拿大北电、瑞典爱立信、德国西门子、比利时贝尔、法国阿尔卡特,以及日本NEC和富士通几家公司垄断了中国所有的通信设备市场,俗称“七国八制”,民族企业在这个时候完全看不见踪影。
为了拥有自己的技术不再受制于人,任正非决定自己开始做研发。“外国人到中国是为赚钱来的,他们不会把核心技术教给中国人,而指望我们引进、引进、再引进,企业始终也没能独立。以市场换技术,市场丢光了,却没有哪样技术被真正掌握了。而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其实就是技术。”
研发向来是个无底洞,但任正非并没有那么多钱可以花。他只能带领手下的员工用一些土办法代替。研发人员用万用表和示波器来测试交换机,用放大镜一个个地检查电路板上成千上万的焊点。就这样不论普通研发人员还是部门经理,大家不分白天黑夜地进行测试、攻关。有位工程师为了早日研发成功,甚至将眼角膜累得脱落,最后不得不住院手术。
1991年12月,华为开发出的BH-03交换机终于通过了全部的基本功能测试,电话打出接入通畅、音质良好,首批3台价值数十万元的交换机发货出厂。
要知道公司账上资金已所剩无几,再发不出货就要面临破产的危险。那一年的12月31日,华为全部员工开了一个庆功会,虽然吃的是简单的自助餐,庆祝仪式却极为隆重,因为第一个有华为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产品终于出厂了。
而这成为华为创业崛起之路上极为关键的一步。
此后,华为靠赊销、农村包围城市的销售策略,抢先占领了国际电信巨头没有能力深入的广大农村市场,之后步步为营,最后占领城市。随着技术积累越来越多,华为销售收入迅速破亿元、破十亿元。
多年以后,当华为已经不用为最基本的生存而发愁时,任正非在一次员工报告大会上仍旧激动地说,“华为活下来了”,语毕早已老泪纵横。或许,只有他自己才清楚,这“活下去”是多么不容易。
华为熬过了创业求生存的第一阶段。
师夷长技以制夷
当华为度过了死亡风险极高创业期,进入快速发展轨道的时候,任正非就已经敏感地意识到了华为的不足。
1997年圣诞节,任正非走访了美国IBM等一批著名高科技公司,所见所闻让他大为震撼——他第一次那么近距离,那么清晰地看到了华为与这些国际巨头的差距。
为此,任正非写下了《我们向美国人民学习什么》一文。文章提到,第一就是美国人前赴后继的创新精神与浪起云涌的创新机制;第二是美国优良的企业管理;第三是懂得机会是企业扩张的动力;第四是忘我的献身精神。
当时的任正非甚至大胆预言:十年之内,通信产业及网络技术一定会有一场革命。在这场革命到来的时候,华为即便抓不住牛的缰绳,也要抓住牛的尾巴。
任正非回到华为后不久,一场持续五年的变革大幕开启,华为进入了全面学习西方经验、反思自身,提升内部管理的阶段。
这个“削足适履”的痛苦过程为华为国际化作了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