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两省边界河沿岸风光秀美 潘沁文 摄
中新网嘉兴5月22日电 (见习记者 潘沁文)清澈溪流碧波荡漾,青青杨柳随风而动,不远处,水田阡陌交错、家禽引颈啼鸣。站在位于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的江浙两省边界河边,一派柔美的田园风光让人心境祥和。
让人难以相信的是,几年前,这里还是一条河水浑浊、漂浮物遍布、臭气熏天的“牛奶河”。为了让“牛奶河”还清,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建立交界区域水环境联防联治联席工作机制,加大两地交界区域水环境保洁联防联治力度,保障了水环境质量。
“边界河的水环境污染,表现在水里,问题在岸上。”秀洲区委书记吴炳芳说。体制机制的创新,让原本因行政区划不同而变成“断头河”的边界河恢复了往日生机。跨区域联合治水,也成为了秀洲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注脚。
“秀洲智慧河道”APP系统 潘沁文 摄
水体污染河流“断头” 边界河治理成“老大难”问题
河网密布的江浙一带有着鲜明的水乡特色。“以前,家家户户提河水煮饭洗衣、下河游泳捉鱼、引水灌溉农田。”在秀洲区王江泾镇西雁村党总支书记许文伟的记忆中,家门口的一湾碧水“哺育”了水乡人民。此外,王江泾镇和吴江区盛泽镇一衣带水,“小时候,我们村的村民时常划船到对岸的盛泽镇,两岸居民有来有往,亲如一家。”
从地图上看,秀洲区与吴江区毗邻交界,其中苏州塘、兰溪塘、麻溪塘等河道连贯两地,两地河网交错,地域相连、人文相通、环境相融。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一座座印染企业、纺织企业在盛泽镇“拔地而起”,当时人们环保意识淡薄,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随之而来:工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生产生活废料随意倾倒……一湾清水被染得赤黑、奶白,河中鱼虾、水生植物绝迹,“母亲河”成为人人避而远之的“垃圾场”。
据西雁村村民方文荣回忆,当时村里的淡水鱼养殖场每天都能看到大量死亡的鱼和蚌类,渔民、养殖户几乎无法维持生计。
水污染让民众苦不堪言,江湖还清、鱼虾复生,成为当地百姓最大的心愿。一次次的控诉无果,则让两地渐生矛盾,发生于2001年的民间“零点行动”就是一次矛盾的集中爆发。
为了还百姓一片绿水,近几年,浙江各地大力推进“五水共治”,秀洲区境内一条条曾经饱受污染困扰的河流水质逐渐好转,但污染严重的省际边界河却迟迟未能得到有效治理。“别的河道都干净了,为什么迟迟不见治理边界河?”村民们多次提出疑问,然而边界河权责不明晰,王江泾镇又地处下游,仅靠一方治理成效甚微。
“治水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也是最难的。如果治水都做得好,其他方面就也能做得好。”吴炳芳说,为解决跨省治水难题,两地积极探索跨省联合治水新模式、新机制,推进省级边界水环境联防联治工作。
2017年2月23日,秀洲区治水办和吴江区水利局召开两地交界区域水环境保洁第一次友好磋商会议,两地多年的“干戈”以此为开端化为“玉帛”。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省际边界河道联合“河长”公示牌 潘沁文 摄
创新水域联防联治机制 协同治理使污水还清
秉承着“同饮一江水、共治一条河”的发展理念,秀洲区与吴江区建立了“五位一体”水域联防联治协同机制,即联合河长机制、水质联合监测机制、水环境联合治理机制、水环境联合执法机制、水环境联合保洁机制。
“巡河时主要看河面保洁、水质、排水管道、岸边乱搭乱建等情况。”担任联合河长的秀洲区新塍镇钱码头村村民委副主任钮垚垚,每周都要在边界河道旁走上几个来回。
作为联合河长的一员,盛泽镇圣塘村党委书记张晓峰同样感触颇深:“巡河发现问题后及时沟通、及时处理,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治理效率大大提升。”
近年来,秀洲、吴江两地积极探索省际边界联合河长机制,推进“互联网+”科学治水模式,完善河长管理信息化工作,依托“秀洲智慧河道”APP系统,实现两地联合河长“空中巡河”。打开“秀洲智慧河道”APP系统,巡河记录、事件上报、水质报告等栏目清晰可见,河长将发现的问题以电子图文形式通过APP提交,相关部门就能即时查看、立时解决。
在两地共同努力下,边界河道生态逐渐恢复。“河里水清了、鱼多了,如今村民们茶余饭后喜欢到河边散步,闲暇时在河边钓鱼,水乡重现往日风采。”钱码头村村民王荣祥如是说。
随着联防联治机制的建立,在治水方面,秀洲、吴江两地有了更多经验交流和互动。在王江泾镇和与盛泽镇的边界河道中,水葫芦一度成为当地民众的“噩梦”。“密密麻麻的水葫芦铺满水面,人甚至可以踩在上面过河。”王江泾镇“四位一体”办公室副主任孙琪说,该镇2015年研发了水面漂浮物自动打捞机,投入使用后,每天能从河面上打捞起一千吨水葫芦。
“当时我们把王江泾镇负责的水域内水葫芦都打捞上了岸,而上游盛泽镇负责水域则仍有满满的水葫芦。”在孙琪拍摄的一组照片中,可以看到不同水域河面对比差异十分明显。2017年夏天,孙琪带着机器,带领环卫工人全力支援盛泽镇打捞水葫芦。“一开始大家都有怨言,但河流是两地共有的,上游治理好了,下游治理才能事半功倍。”孙琪坦言。
两地百姓不计前嫌、联合治水的背后,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有益的尝试。
“水是流动的,水不能断,沟通也不能断。”在吴炳芳看来,“长三角一体化”应打通行政区域的壁垒,不可各自为政,都要从大局、更好层次的发展,从国家战略、科学发展,对未来周边地区的示范来角度进行思考。以跨省联合治水为发端,秀洲和吴江正在更多领域携手并进。如2019年4月,两地已签署建立“1+5+x”的一体化战略合作关系,在党建、产业、民生、文化、生态等多领域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为长三角毗邻地区的一体化发展提供样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