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季度万亿重点项目上马 地方财政平衡术待考)
时代周报记者 谢洋 发自广州
第一季重点项目开工潮来袭,各地重点项目纷纷上马。
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基建投资已显现回升势头,4.3%的增速高于去年全年0.5个百分点。
作为2019年托底投资增速的重头戏,在一季度开工的重大项目中,基建项目同样有亮眼表现。例如总投资近360亿元的成都至自贡高速铁路、总投资236.3亿元的新建杭州至衢州铁路(建德至衢州段)、总投资278亿元的南玉(南宁经玉林至深圳高速铁路的一段)铁路等均已开工。
在重点项目大面积开工启动的同时,在中央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要求下,今年的赤字率已设置为2.8%,另一方面,全年减税降费2万亿元的目标将对财政收入增速造成直接影响。一加一减之间,如何保证项目资金需求和财政收支平衡,成为地方政府财政腾挪术的关键所在。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合理扩大有效投资,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加快实施一批重点项目。从投资领域来看,包括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轨道交通等传统的基础设施和与民生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等,但其资金来源则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在不同领域里头,资金来源的结构也有所差异,但总体来看,未来的资金来源将更多以发债和贷款融资为主。”
投资增速回升
今年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在官网发布了2018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发展趋势监测报告及2019年投资形势展望,并预计2019年,采矿业、中高端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有望成为投资热点行业,支持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
报告指出,2019年中西部地区的陕西、甘肃、河南、湖南、山西,以及东部地区的福建、浙江将成为投资增速较快省份,引领区域投资增长。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3月底,仅福建、陕西、四川等地已开工的重点项目总额已超过万亿元。其中,第一季度仅四川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数便高达1703个,投资总规模达到8750亿元。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中西部地区基建设施建设的饱和度相对较低,因此政府的着力点还是放在基建,从经济增长结构上看,更依赖投资来拉动。
以陕西为例,陕西省发改委公布2019年重点项目年度计划共计600项,续建项目262项,总投资17087亿元;新开工项目123项,总投资7787亿元。从新开工的项目来看,“三个经济发展工程”中包含了西安至安康高铁、西安至十堰高铁、延安至榆林高铁、西安地铁1号线(三期)、西安地铁8号线、西安地铁14号线、西安咸阳机场扩建工程(三期)、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站坪扩建工程等18个项目。
截至3月底,渭南、商洛、咸阳等市(区)相继举办重点项目开工现场推进会,共开工项目2288个,年度计划投资3205亿元。
4月12日,榆林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春临在某项目开工现场表示,要以此次项目集中开工为契机,抢抓春季施工的黄金季节,加快项目实施进度。
陕西省在重点项目发力只是一个缩影,反映了各地方政府在第一季度扩大项目投资上马的急切心情。
此外,以铁路为代表的基建项目的步伐也在加快。自去年年底以来,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国家发改委密集批复了全国各地多个基建项目,投资总金额超过1万亿元,包括了上海、杭州等六个城市轨道交通。
今年2―4月初,包括丰雄商高铁、汉巴南铁路、渝昆高铁在内的16条铁路线,前期评估等工作均取得了有效进展,这张投资总额超5300亿元的交通轨道网有望提前开工。
“第二季度的投资增长有望提速,但也不会大幅度地回暖。”唐建伟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今年1月份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宏观年报预计,2019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达到10%,也将成为拉动投资的关键力量。
地方政府多渠道忙筹资
从早开工早建设早拉动经济的角度,地方政府的急迫心情可见一斑,然而,如何才能在大力度减税降费的同时,保障重点项目的资金?
财政部数据显示,2019年1―2月份,全国一般性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7%,与去年同期相比回落8.8个百分点,与之相对的是今年前两月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14.6%,在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提效下,支出增速远高于收入增速。
与此同时,政府性基金收入占重要地位的土地出让金也呈现出下滑趋势。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1―3月,中国30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为8281亿元,同比大幅减少16%。
另外,在“节流”方面,政府工作报告已明确提出,将一般性支出压减5%以上、“三公”经费再压减3%左右。
“减税降费叠加土地出让金下滑等因素,不可避免会对政府财政收入造成影响”,赵锡军指出,“但至少在公共服务设施及重大基建项目上,是以政府投资为主导。因此从资金来源看,不计入赤字的2.15万亿额度的专项债及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将是政府融资层面的重要补充。”
赵锡军进一步指出,在铁路公路等传统基建项目中,最大的资金来源仍是政策性银行贷款而非专项债。“随着财政赤字及发债规模的扩大,今年的债券市场和银行贷款可能会有较大的发展。”
通过第一季度地方债发行情况或可管中窥豹。据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测算,2019年一季度地方债合计发行1.4万亿元,按照偿债资金来源,一般债101只,发行额6987亿元;专项债244只,发行额7536.33亿元。
从新增债券的募集资金投向上看,今年用于棚户区改造和公益类项目及轨道交通的资金的合计则由去年的55%增至63%。
此外,从银行机构融资也在增加,3月份的融资数据显示,表外融资当月新增824亿元(前值-3649亿元),同比大增3353亿元。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承对于表外融资回暖均有所贡献,分别同比多增780亿元、885亿元、1689亿元。
“去年表外融资的负增长,其实是导致基建投资资金来源收紧的主要原因。”唐建伟指出,“随着去杠杆转变为稳杠杆,信贷和以非标为主的表外融资也有所回暖。”
在调动社会资本方面,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创新项目融资方式,适当降低基础设施等项目资本金比例,用好开发性金融工具,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点领域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