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米股價遭腰斬
1月21日,小米集團(01810.HK)再度披露回購信息,成為港股市場上引發投資者關注度最大的新聞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小米集團近日連續兩日回購1599萬股,金額近1.6億。大手筆回購的背后是小米股價連續下滑、市值蒸發近2900億港元、資本市場表現不佳、產品銷量增長放緩等困境。
小米上市半年股價遭腰斬
1月21日,小米集團漲1.38%,報10.3港元。
自2018年赴港IPO上市至今,小米集團的市值已從610億美元的高點下降至約309億美元。小米市值不足2500億港元,距離最高點,市值蒸發近2900億港元。
小米集團上市,可以說是近年來全球最轟動的首次公開發行(IPO)之一。銀行人士最初宣傳的估值高達1000億美元(約合6753.2億元),小米上市前的天價估值都曾引發質疑,被指定價“虛高”。以上市后的股價表現來衡量,小米集團或是香港有史以來最失敗的IPO。
小米公司上市時,小米CEO雷軍在慶功宴上發言,表示“要讓在上市首日買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資人賺一倍”。小米股票上市首日,即2018年7月9日,最高價17港元,最低價16港元,在7月18日創下上市以來最高價22.20港元,隨后至今進入漫漫熊途,跌至今年1月10日,創下上市以來最低價9.440港元。股價已經遭腰斬。
股東巨量套現也是小米股價下跌的重要原因之一。小米上市前的股東解禁后,連環被主要股東拋貨,繼俄羅斯基金披露日前減持近6億股后,再被機構股東以折讓最多6.8%配售逾2億股,套現最多22億元,配售價介乎9.28元至9.6元,涉資最多22.2億港元。
小米機構股東進入解禁期后,市場對股東減持非常關注。市場人士指出,在資本市場中,對於有長期價值的公司,股價短期承壓期間,投資人更替實屬正常。對於公司本身,充分換手后轉成新的機構投資人持股,股價或有機會擺脫技術性賣壓,開始回歸公司基本面。
小米斥資1.6億港幣連續回購自身股票
為了提振資本市場信心,1月21日,小米集團再度披露回購信息,公司於1月18日再次在公開市場回購,佔已發行股份0.041%,回購總額接近一億港幣,平均價為每股B類股份10.1527港元。
小米集團繼1月17日首次回購后,連續兩日出手進行回購。目前總計回購15,989,600股,兩次回購總數佔已發行股份數的0.071%,接近1.6億港幣。
回購是公司展現長期信心、認為股價被低估時常採取的措施。資本市場分析人士稱,小米在兩個交易日連續重金回購,且回購金額逐日增加,持續向資本市場傳遞公司對長期價值的堅定信心。小米真金白銀有節奏地持續投入市場,會証明小米並不是“象征回購”。
今年小米手機銷售需求不冷不熱
連續兩日回購后,小米股價稍有反彈,首日回購當天股價漲4.31%,次日僅僅微漲1.38%。從小米在二級市場的表現來看,小米本次系列的護盤動作似乎並未得到中小投資者的良好反饋,整體效果欠佳。那麼,雷軍讓“投資人賺一倍”的豪言究竟何時能夠實現?有投資人擔心,這只是暫時反彈,萬一再跌下去幾年不回本呢?“雷軍喊話買股票,也太不可靠了。”
小米高額回購后,有券商透露,目前等候入場的投資人數量有所增加。某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分析師稱,如今小米的股價確實被低估,隻要公司基本面良好,願意出手的投資人不在少數,尤其是在風險大幅釋放之后。
不過,小米的前景預計並不樂觀。研究機構大和資本發表報告指,去年第四季小米手機付運量3250萬件,較第三季3330萬件下跌,相信今年手機銷售需求仍不冷不熱。另外,大和調低小米2018至20年每月活躍用戶的預測,因中國手機銷售差過預期,料期內內地每月活躍用戶復合隻增長1%。宏觀因素令內地對智能手機需求弱,而小米互聯網業務增長於中長期清晰度亦有限,小米的業務大部分依賴新用戶於內地購買硬件的銷售。 華商報記者 劉百穩
(責編:仝宗莉、楊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