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手机 >

【红刊财经】苹果如何摆脱至暗时刻?——专访泽诚资本投资总监余晓光

导读:

  苹果公司近期可谓是流年不利,不仅被机构下调了评价和目标价,且特朗普总统也宣称对其部分

  苹果公司近期可谓是流年不利,不仅被机构下调了评价和目标价,且特朗普总统也宣称对其部分产品加税。种种不利消息对于手机销售已经出现下滑的苹果公司而言,经营压力明显。

  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家市值突破1万亿美元的公司,负面消息缠身的苹果近期已失去了万亿市值这个“光环”。11月以来,股价最大跌幅超过20%,为近10年来最糟糕的月份。

  苹果公司真的到了自己的至暗时刻了吗?带着疑问,《红周刊(博客,微博)》特邀请泽诚资本投资总监余晓光进行深入解读。余晓光专注美股科技股投资,跟踪苹果公司多年。在他看来,苹果当前面临的问题,不只是大小周期的问题,更是整个移动互联网进入存量时代的表现。虽然苹果股价短期内快速下跌,但其底部仍有很强的业绩支撑,其护城河还很稳固。

  创新能力依然明显

  《红周刊》:为什么苹果的股价在近期会出现大跌?原因是什么?

  余晓光:苹果最新季报显示,苹果iPhone的销售增长量几乎为0,收入的提升完全来自于价格的上涨,而最新的iPhone在上市后也没有和过往新品那样卖到脱销,高企的价格和产品创新不足,导致售价很快就在第三方渠道出现打折现象,这在苹果历史中是没有出现过的。

  随着苹果对供应链明年订单的减少,无论是苹果产业链的股票还是苹果本身,都面临很大的压力。从今年初开始,产业链中的公司股价就已经开始下跌,而苹果在财报披露前股价还在220美金以上,PE在19倍左右。而在过去10年两次周期低点时,苹果的PE都在10倍附近。因此,在三季报公布后,市场确认iPhone销售量无法提升,价格提升又把一部分潜在用户赶到了Android阵营。同时,从下个季度开始苹果将不公开产品销售量的数据,让企业透明度下降的情况下,投资者信心不足使得股价在近两个月跌幅超过了20%,如此的快速下跌,是近10年中没有过的。可以说,苹果当前所面临的也不只是大小周期的问题,而是整个移动互联网增量饱和,市场进入存量时代的体现。

  《红周刊》:既然资金看空苹果预期在增强中,为何巴菲特却在增持?

  余晓光:在今年股东会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巴菲特自己的回答就是:对于苹果的投资还需要多年的时间去看待是否正确。以巴菲特的耐心,并不能以一两年的周期去评价这笔投资的变化,毕竟最开始投资苹果的核心逻辑并不会因为短期的股价涨跌或者产品某个周期出货量下降而发生明显的变化。

  每一个投资者都是基于自己的资金情况和对企业的判断进行投资。之前对芒格有一个采访,其中谈到了当到了他们那个年纪,八九十岁的时候,只能去参与那些更为成熟的企业投资。从这个角度上看,苹果确实属于业务成熟的企业。至于投资者担心的苹果创新能力下降问题,这也只是基于手机这个产品而言,要知道是苹果重新定义了当前的智能手机模式,而苹果本身对产品软硬集合的能力,不只是针对手机一款产品的,比如iPad、iWatch等。是苹果的这种能力成就了现在的苹果,持续升级和换代只是产品周期的步骤,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产品的诞生,我相信苹果的创新能力并不会减弱,在步入下一个产品周期中,就会体现出这一点。

  《红周刊》:对于苹果这家公司,它的护城河是什么?投资者目前的看空是否意味着其护城河的宽度已经变窄了?

  余晓光:目前苹果只是在产品升级周期的小周期里,有点像2012年和2015年那样,那时候苹果的股价都跌到10倍PE附近,而苹果今年在220美金以上的时候PE达到19倍,所以从估值上,若苹果的手机市场相对饱和,在可见的两年内,并不会很大的增量市场,软件服务可以保持20%~25%的增速,苹果有大量的现金回购分红,但估值上依然无法逃脱硬件企业的估值,所以这两个月苹果股价下跌的如此迅速,但底部仍会有很强的业绩支撑。

  苹果的护城河依然很宽,只是现在从产品上,像华为这些敢于持续投入超过2000亿人民币做研发的企业,在硬件局部功能上,已经产生了明显的优势,比如快充、电池续航、摄像。而消费者如果比较看重这方面的功能,那么毫无疑问华为这些手机会更有吸引力,而如果消费者更看重iCloud,并且有其他苹果设备需要以iPhone为组合,那么苹果的护城河依然稳固。

  硬件销售面临压力

  《红周刊》:苹果的经营业绩主要来源于硬件的销售,然而最新数据却显示,硬件方面的优势正在受到多方面挑战,如智能手机市场面临三星、华为、小米等竞争对手挤压,台式和便携式计算机领域则面临惠普、联想、戴尔等公司竞争。面对竞争对手的挤压,苹果会有怎样的应对措施?

  余晓光:面对竞争对手给予的压力,苹果从2016年开始其实就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软件服务收入倍增计划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苹果所面临的竞争其实并不完全来自于其他的厂商,而是苹果本身的产品升级速度下降或者说吸引点降低。以中国市场为例,由于苹果产品需要照顾全球市场,针对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本土化的服务不足,这导致其软件服务并不被中国大多数消费者使用,而苹果产品价格的提升从其提供的服务来看,对中国消费者来说并没有产生足够大的吸引力,1500美金一台手机的价格反而给中国的厂商华为、小米的产品提供了很大的价格空间,比如苹果的低端iPhone XR价格在6000人民币以上,这个价格是华为的旗舰产品的价格,这就像田忌赛马一样,从产品性价比上看,苹果的低端产品显得毫无吸引力,而这个情况在世界其他地区也同样存在。

  《红周刊》:“价格又涨了”,近两年来,消费者抱怨最多的是苹果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而这种涨价行为也成为苹果业绩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上。您觉得苹果依靠产品涨价的做法能长久吗?

  余晓光:如果只是静态的看,好像苹果的产品价格提升,销售量0增长,未来就无以为继,但其实这也不过是产品升级大小周期的不同而已。苹果在过去10年里,2012年和2015年已经经历过两次产品大小周期的交替,估值的波动在18~10倍之间,下一个大的周期很可能是5G+柔性屏幕的产品,而这个周期对苹果而言会在2020年到来,而对于Android厂商,明年就是新产品周期大量上市的时候。

  苹果手机持续的提价,其实大大改善了Android手机的生存空间,苹果手机平均5000元的时候,Android阵营只能集中在2000块钱或以下的区域,而目前苹果手机单价超过1万块钱,Android的旗舰机型卖到5000元的价位也显得很有“性价比”,其实价格本身我个人认为并不是制约苹果的瓶颈,最重要的是,是否提供与价格相匹配的产品,目前很多手机的内存和储存空间,包括处理器已经超过PC,未来随着5G的普及,手机的处理能力会上升到更高的维度,单是从计算能力上,5G会是手机和PC的分水岭,以后每个人的手机处理能力会超过自己使用的PC,从这个角度,手机价格高于PC也有其道理,而如果柔性屏幕的使用最终会减少PC或者PAD的使用,等于1个设备替代目前两个设备,在5G时代苹果的旗舰手机很可能和现在的Macbook旗舰机型一样,价格超过2万人民币。

  《红周刊》:苹果下一代大的产品周期有可能集中在5G+柔性折叠屏方面,中国方面已具备先发优势。然而苹果三季报数据却显示,三季度中国区收入增长是5个区里面最低的。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