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今年勇士和猛龙的总决赛,有件事不知道你发现没有:它活脱脱是一部《屌丝逆袭史》。【聚焦NBA总决赛】【聚焦2019篮球世界杯】
两队迄今首发过的球员里,只有考辛斯当年选秀时是前五顺位(2010年第五);猛龙全队没有一人是乐透秀出身;两队合计有多达16名球员(猛龙9人,勇士7人)在NBA发展联盟球队打过球……
看上去是不是挺“屌丝”的?
而在这其中,如果要评一个“屌丝”里的战斗机,我说是西亚卡姆,恐怕没啥人会反对。因为你一定也有这种感觉,看他突然蹿红的过程,就好像在重温仅用时8个月拍成的《一球成名》:
这位25岁的NBA三年级生,此前两个赛季总共只打了43场首发,场均出战不到20分钟,上赛季数据不过7.3分4.5篮板2.0助攻,是不折不扣的无名之辈。但进入本赛季,他不仅成为常规赛亚军队的绝对主力,场均数据暴涨到16.9分6.9篮板3.1助攻0.9篮板0.7盖帽,季后赛则进一步提升为19.0分7.1篮板2.7助攻1.1抢断0.8盖帽。
这已经很吓人了,对吧?可还有更夸张的:据说这哥们儿16岁才开始打篮球……
等等,这个句台词好像有抄袭的嫌疑?嗯,想起来了,之前一个号称自己从16岁才开始打球的人叫恩比德。巧了,他和西亚卡姆一样,都来自喀麦隆。
不只我一个人发现了这样的共性,所以我在朋友圈里看到有人发出了这样的惊叹:为啥速成的篮球天才都在喀麦隆扎堆?
然而很快,我就看到另外的朋友在丰富的这个疑问的信息:地域范围说小了呦。毕竟,尼日利亚的奥拉朱旺是从15岁才开始打篮球的,刚果的穆托姆博据说也是很晚才开始打篮球。所以应该是:篮球速成哪家强,非洲大陆找“篮翔”!
然而,在那片神秘的土地上,真的有一学就会的“篮翔”吗?
非洲人的年龄是门玄学
首先要说的是,在年龄方面,非洲人的概念可远不如咱们严谨。
在咱们这,一生下来就有户口本、身份证和出生证明。可在非洲的很多国家,这方面的文件那真是一锅粥。以至于,非洲兄弟的年龄,基本上就成了一门玄学。
就说在中国知名度极高的NBA名宿穆大叔吧。他这个人有俩特点:
第一,尽管自己名字的长度可以绕地球一周,但他可以说得清清楚楚(有的时候我总怀疑,他说到后来是信口胡说的,不过我又没有证据)。
第二,永远说不清自己的年龄。
在官方记录上,他的出生年份是1966年,不过这是为了应对后来生活所需,填写文件时方便用的。而至于他的真实年龄,至今仍是个谜。这件事儿,穆大叔自己是认的。后来,2009年的时候,有多事的牙医通过判断牙齿的老化程度推测说,穆大叔已经50多岁了。这实际上就与他的官龄产生了出入。
关于穆大叔年龄的问题在非洲也不是个例。实际上很多非洲人对自己真正的出生年份,并不清楚。所以,如果有非洲人告诉你他16岁才开始打篮球,可能你需要先对这个年龄表示怀疑一下……
(咳咳咳,大帝和西卡啊,可能你们说的是真的,都怪穆大叔让我们对你们的年龄不得不防。)
未经专业训练≠没打过篮球
不过不管真是年龄和官龄是否有出入,有一点是不得不承认的:非洲人的运动天赋确实出众。
在NBA的历史上,有不少球员就是凭借过人的身体天赋——身高臂长又能跑善跳——即便没什么篮球基础也会被球探教练看中,然后带到美国重点培养。比如,已经辞世的NBA第一长人,身高达到2.31米的马努特·波尔。
他来美国后打了一年NCAA次级联赛,就在1985年NBA选秀大会上被子弹队(现奇才队)选中了。
毕竟,美国篮球教练再专业,身高也是教不出来的。
但实际上,能够在NBA站稳脚跟并且打出名堂的非洲球员,在接触篮球之前,可也不能说是白纸一张。更严谨的说法,他们只是接受高水平训练的时间比较晚罢了。
就以西亚卡姆为例来说吧:
喀麦隆足球曾经获得非洲杯冠军,奥运会金牌及世界杯八强等优异成绩,所以绝大多数本国小孩子更希望能够成为一名职业足球远动员,儿时的西亚卡姆也不例外。
”足球在喀麦隆的地位堪比橄榄球在美国。“西亚卡姆觉得,自己就应该去做个职业足球运动员,要不就像父亲一样进政府机关当个公务员。不过,由于父亲管教甚严且疯狂热爱篮球,“有朝一日自家能出一名NBA球员”是他的梦想,于是他让儿子们从小就打篮球,哪怕是最讨厌篮球的西亚卡姆也不例外。
因此即便当时西亚卡姆身处篮球水平不高的喀麦隆,但他玩篮球的时间并不比美国同龄人短多少。何况,非洲孩子大多数没有升学考试上补习班的压力,有大把时间做运动,篮球足球手球排球都玩得转……这让他们的脚步也普遍比其他国家地区大个子更灵活。
西亚卡姆、恩比德、奥拉朱旺都是这类型的球员,低位背身时的脚步动作是一绝。这都是他们在从事其他运动时,打下的良好运动基础。
当然,也有真正运动基础薄弱的例子。不过他们都有着几乎相同的特点:身体优势异于常人,所以便利用自己的天赋专注防守,进攻端只能靠吃饼为生。
生生练出“僵尸勾手”的穆托姆博是后辈学习典范,而纯靠天赋不够努力的2009年榜眼秀塔比特则早就被淘汰了。
有人贩子发掘更有贵人相助
都说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即便如今网络时代已将地球变成地球村,但想在距美国万里之外的非洲淘金,单靠视频录像难度太大。那么,谁是西亚卡姆们的“伯乐”呢?
早年间这是个带着血色的答案,是被形容为当代版“贩卖黑奴”的灰色地带。
来自其他大洲的球探教练,说服家境贫寒的父母将天赋过人的儿子交给自己(请注意,是法律层面的交出监护权),带到美国高中大学,或者欧洲小俱乐部培养,许诺可以打NBA打职业联赛赚大钱,或者入籍其他国家,自此鲤鱼跃龙门成了人上人,连带全家人跟着享福。
但实际上,绝大多数少年只是沦为“商品”,被倒了一手又一手,运气不好的练伤练残再也打不了球,甚至失踪死亡丢了性命。
几年前美国媒体曾报道过:4名尼日利亚青年球员被人用“上美国名牌大学+高额篮球奖学金”引诱,但最终连大学都没得上,要么接受救助过活,要么成了流浪汉。“这不是在你脖子手腕套上铁链的奴隶制度,而是名利诱惑锁住你的新奴隶制度。”《哈泼斯杂志》(HARPER'SMAGAZINE)曾如此辛辣地评价说。
不过最近几年,为了避免悲剧一遍遍重演,那些走出非洲的成功人士,将“搭建直通非洲和NBA的桥梁,用篮球改变同胞人生“作为人生目标。
NBA历史上首位出生于非洲的总经理,通过精心布局将猛龙带进总决赛的总经理马赛·乌杰里,就是最早投身这一伟大事业的人之一。
早在2003年,他就在家乡尼日利亚开办了第一个篮球训练营,自此从没中断过。
“我想为非洲孩子开辟一条成功之路,我希望那个大洲发展起来,希望更多人看到希望,拥有梦想。”乌杰里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洛尔·邓伊巴卡巴莫特等NBA球员纷纷重返非洲,鼓励年轻一代打篮球,接受高水平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