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中学的校门口,几辆车歪歪的靠在墙根,连着几天的沙尘暴给汽车盖上厚厚的尘土,再滴上几滴雨,车身狼藉,象刚从几万里外的沙漠长途旅行回来。天气阴暗着,一阵阵的风卷起灰尘,游荡在车和人的缝隙。
在校门边的小升初咨询室里摆着几张桌子和椅子,老师坐在靠里面的桌子前,几个神情憔悴的男士和妇人坐在老师对面,那几个人无奈又激动的在说着一些什么,有一个身材瘦弱的妇人的面前放着自己孩子的简历,几滴泪水啪啪的落在简历上,妇人偷偷的用手抹去。
老师冷静的说,这是今年的政策,我们是按照***的政策和学校领导的精神来办理的,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一个留着短发的妇人激动说到,我们五年来成绩优异,难道就凭着五分钟的面试就认为我的孩子不合格?
另一个梳着长发的妇人接着说,我家孩子是市三好、奥数优异、公英二级、钢琴八级难道也不符合贵校的要求吗?
几个男士坐在妇人的后面,准备在女士说完怨气后,和老师讲讲道理。
从知道有孩子的那天起,更早可追朔到打算要孩子的一天起,大家就开始优育,从上幼儿园起就是奔着后面的重点初中去的,重点小学只要重点幼儿园的孩子,咬咬牙,几万钱上个幼儿园;重点初中是只要重点小学的学生的,有的学校不说,有的可就直接说了,那个一般的小学能教出什么孩子?所以,重点小学是少不了的,那就再花几万吧。上了重点小学也只是先给孩子打造了一张漂亮的名片,真本事也是重点中学需要的,从一年级开始,作文班、奥数班、英语班这些主课一个不能少,现在讲究素质教育,光这些知识还不够,音乐、美术、书法、体育最少也要擅长一门吧?瞧那些大科学家,就有不少是文理兼通、能诗善画的。
辛辛苦苦,风里来雨里去,没有周末,没有放松的时候,眼见得数万的钞票换成了硬通的证书拿在手里,家长多少喘了口气。
打听了很久的学校终于可以咨询了,一清早那些父母抱着精心准备的证书简历来到学校,气也来不及透一口,来到台前咨询今年的命运。“公英三级、奥数和作文全国获奖、市级三好。”老师头也不抬的回答他们。
“什么,去年不是公英一级就可以免试入学吗?”大部分家长惊呆了。
“吓,不要说公英一级,以前剑桥二级就可以了。”
“为什么今年要求这么高?”
“现在公英三级的孩子多着,有些孩子快考公英四级了,就三级以上的我们还要综合测评呢!”
这些年鼓足了劲上各种班、认为孩子优秀的家长的力气一下子松懈下来。难得上天照应,孩子脑筋还算聪明,花功夫做了几年奥数题,背了英语,学了钢琴,本以为精心栽培的孩子重点中学还不抢着要?哪知今年的政策和行情又不同了。
“公英三四级根本就不适合孩子学习,那是大学生的程度。”从朴素的心里喷出了这样激愤的话。
“哼,”老师礼貌的掩饰脸上的冷笑,“几位家长到别的学校再看看,我们的标准不算高的,有的学校还要求家长都是硕士以上学历呢!”
硕士、博士对于出生在60年代的人好像不是大多数家长具备的学历,来不及算出符合报名条件的孩子有多少,那也是别的学校,眼下来了这里,还是先投一份简历吧。哪怕回复的希望就象海底捞针那样渺茫。
填表、交简历、验证件。大家失望过后,开始忙起来。
成绩手册有几十页,获奖和证书也是要复印件和原件的,每个家长手里捧着厚厚一本,等着老师的审验。三年校三好证书、市三好证书、好孩子证书、奥数证书、公英证书、钢琴证书、书法证书、作文发表报刊、跳绳比赛获奖证书,老师一一审过原件,把复印件留下来,然后看四、五、六年级成绩手册,突然,老师拧着眉头叫道:“四年级体育是良,没达到我们的招生标准,您拿回去吧。”
家长担心的事情终于出现了,挤出笑容,“他现在体育进步很大,还在区里比赛得过奖,您先把简历收下吧。”
老师严厉的说,我们规定很严格,不符合条件的不能收。家长还想再请求,有好心人劝说到:“您到别校看看,就是收下了,通知的机会也渺茫,还费一本资料。”
这个家长只能愤然而又无奈的走了。
一本本简历交上去,家长慢慢的走散了,校园里的人渐渐少起来。
一个一直站在后面张望的家长怯怯的拿着简历走上来,老师看了简历,眉头惊讶的皱起来,“什么,不是三好?什么,没有英语证书?天哪,四年级老师评语是太贪玩了!”家长惶恐的解释到,孩子是比较淘气,没有评上三好,但是数学学的很好,英语也不错,由于以前对证书认识不足,没有考证;看了很多天文地理的书,乒乓球获过奖;孩子身体健康,视力良好,活泼开朗。我觉得孩子还是很优秀的。
“吓!优秀的孩子我们见得多了,您这个孩子可真够次的。”
家长羞惭不已,也默默离开了校园。
校园里上交简历的热闹过去了,大家又聚在网上讨论简历交上去后的命运。
“有通知面试吗?”
“听说只选了一些关系户去面试,也有成绩特好的去面试了。”
“我看见我们的简历被胡乱扔在地上。”
“我看见我们的简历被校门口收费品的收走了。”
焦急等待的回音怎么也得不到,打电话问吧,永远没人接,到学校去问吧,在门口就被门卫挡了下来。
万般无奈之下,只有到网上发泄。
“公办学校到底是谁建的?”
“学校是为谁而建的呢?“
“面试和就近就是素质教育?就是减负?“面试就近就是素质教育?就是减负?”
“考中学之前,要请假在家复习,小学怎么不教升初中要考的内容呢?”
“大家联合起来告去?”
“告谁呢?”有人幽幽的问。
种种的疑问和激愤仅仅是在网上发泄,下了网,大家还是要面对现实,能报上名的,一定要报上名;能参加考试的,一定要重点准备;能有幸获得录取通知的,一定得签下协议。
三月在迷茫与不安中度过,四月在各场激战中度过,五月该清点战况了,参加了几场考试?拿到几份通知?该去哪里?
一番清点,还没有斩获的,悲情、激辨、沉沦过后,也只能选次一级目标了,市重点普通班、区重点实验班、私立学校、派位,一场拼杀,最终随着中学收走报名卡而落下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