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建站 > 美文欣赏 >

【美文】雪与梅花

导读:

  “文,我将刘伯伯的诗和杨英阿姨的摄影制作出的小视频发给你,我觉得诗与画太美了,让我太享受

  “文,我将刘伯伯的诗和杨英阿姨的摄影制作出的小视频发给你,我觉得诗与画太美了,让我太享受了,你给点专业的点评。”这是一场雪落过后,妈妈发来的。

  刘伯伯和杨英阿姨是妈妈的老同事,一个爱好写点东西,一个喜欢摄影。刘伯伯写的诗是《七律·梅花》,杨英阿姨拍的是雪中红梅,一诗一影,配上音乐,可不是老有所乐嘛。让我惊讶的是妈妈的感叹,自从学会用微信以来,她的人生刷新了,我们的关系也刷新了——以前这么文艺的对话是不会出现在我们之间的。在我们的口语交流中,充满一触即发的矛盾,但自从使用书面语交流后,我发现我们之间的语气与交流内容不同了。

  虽然妈妈还是常发些养生、孝道之类的内容给我,但也会夹杂与艺术或曰文艺有关的东西,之前我一直觉得她最大业余爱好是边嗑瓜子边看家庭肥皂剧,我从没想过“诗与画”会让她觉得“太享受了”。微信让我对妈妈有了新的认识。

  去年暑假,我和先生带儿子在国外旅行近一个月——以前妈妈不会用微信时,我们出国都靠长途电话联系。现在妈妈用微信,联系方便多了,隔着时差,我经常在醒来时看到妈妈的信息,让我们安心玩,照顾好儿子之类,虽然这些话多数没有标点,夹杂错字,但我知道,妈妈写下这段留言相当不易——因糖尿病引起视网膜病变,妈妈的视力这几年下降得很厉害,看东西常是模糊的,可以想见她戴着老花镜,费力地一笔一画地写下每个字的样子。

  她也发信息给上海的姐姐。前阵子,姐姐遭遇了些烦心事,压力很大,妈妈常劝慰她,有一次写道:“我老打电话给你,又怕你心烦,也不知道如何安慰你……”一样是没有标点,夹杂错字,也一样充满一个母亲对儿女的记挂。这样的语气,于我们甚至有几分陌生,在童年与青春期记忆中,她是没有这样的耐心的,加上我们的不驯,我们之间起过无数次争执,那些用语言彼此伤害的记忆真是糟糕。

  从何时起,我们和妈妈间的争执愈发少了?或许是地理上的距离使双方的异见有了转圜的余地,或许是我们人到中年,多少懂得了收敛锋芒,同时妈妈老了,人老为慈,加之联络方式的改变,由口语更多转成了书面语,使得往昔那些尖锐的争执渐平复下去。当然,还因为有了孩子,姐姐的女儿麦宝与我的儿子乎乎,这对孩子使我们与父母间的谈话绕过了一些可能的暗礁,转向风平浪静,乃至云开日出。

  去年11月,妈妈的72岁生日,我送了一款配置颇高的手机给她作礼物,之前的手机用了两年,已有些卡,这对成天要使用微信的她来说显然不便,因此,一款新手机是最恰当的礼物。妈妈果然很高兴,虽然没说什么——要知道,我之前给她买任何礼物,几乎都会遭到她的反对与否定。

  微信成了照亮妈妈老年生活的一束光焰,替她打开了一扇通往新天地的门,她加了老同事的群、亲友的群,他们嘘寒问暖,他们赏画吟诗,他们关注时事,在节假日相互发送各种祝福,形式包括对联、民谚、格言、感悟及视频等,全方位地营造着春天般的群关系。

  这让退休后曾以刷肥皂剧为精神生活主导的妈妈,找到了全新的归属感。有一次因误操作,妈妈从一个朋友群里退了出来,她大惊失色,打电话问我如何能重新加进去。她那种惊慌如同暗夜行路者突然看不到前方的灯光,让我想到《奇葩说》中辩手熊浩那段颇煽情的话:微光会吸引微光,微光会照亮微光,我们相互找到,然后我们一起发光,这种光能把阴霾照亮。

  这个阴霾,于妈妈是老年的孤单。是的,虽有爸爸的陪伴与照顾,可他俩脾性爱好乃至口味全然迥异,尤其当我和姐姐离开这个家后,他们因脾气与兴趣等差异形成的空隙便放大了。现在,他们找到了各自的空间,正如微光照亮。

  要谢谢姐姐,用比我更充足的耐心教会了妈妈使用微信,那时妈妈还在使用老人手机,姐姐送给她一个平板电脑,开启了她的微信之旅。此前,除了看电视剧,打电话是妈妈最主要的精神活动,她把电话打向四面八方的亲友和同事,平日俭省的她打起电话的那种不问时长、但求尽兴的态度,或许正缘于她的寂寞。然而不一定每个人都有时间与耐心接她长长的电话,当电话因对方有事中断后,她又回到那种寂寞中。固然有电视剧,但不是每个时段都有她喜欢看的,况且,这毕竟是单向的,缺乏互动。而微信,它扩展了妈妈的人生,使她从电话里的家长里短走向更开阔之地,有了更丰富的体验,比如在一场雪之后,她从诗配摄影之美中得到享受——“享受”,这个词,我曾认为在妈妈的生命中是长期缺席的,她克己、勤俭,像经历过那个匮乏年代的许多女人一样,我极少看到她享受什么,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

  现在,这个词却出现在老了的妈妈口中,真令人惊讶,原来她的人生一样有抒情的需要!我想起多年前,她在一天繁重的工作与家务后,当我和姐姐睡下,她会在床头台灯下翻几页小说,有时是《红楼梦》——这画面遥远得有些模糊了,但记忆中的确有过。我还想起,莫言获诺奖后,她要求我给她买本他的小说《蛙》,那时她的视力已下降不少,她戴着花镜一页页认真读完……

  身为大家庭中的长女、孩子的母亲,妈妈肩负重担,忙工作、操劳家务,而今,老年的妈妈可以自由地读她想读,听她所听,她常会发些经典老歌、戏剧小品的链接在亲友群里,这些“文艺”或多或少地分担了一点她的病痛——妈妈身体极不好,各种病痛从未间断,但近年来,她的身体状态、精神状态明显有所好转,不能说全是微信带给她的改变,但学会使用这种新的社交工具,对她身心的助益是显见的。

  我对她发来的小视频又能给什么专业点评呢?这些退休多年的老人们,为一场雪以及雪中梅花写下诗,留下影,让别的老人通过手机屏幕感到美,感到享受,这过程本身就已圆满,何需点评。

  一个人的晚年里能为雪和梅花而赞叹,真是太美了。

  《光明日报》(2019年02月22日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