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遴选考试在陆续进行,由于遴选考试信息非常繁多,山东中公教育遴选考试频道会及时公布遴选考试信息,便于考生查阅,预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经典论证
1.工匠精神
精致精细、执着专一。《尚书·大禹谟》有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在技术竞争、人才竞争白热化的当下,要想谋求更辉煌的成果,“差不多的思维”要不得,它会让自己流于庸俗,止于轻薄、肤浅和粗糙。发展思想不精细,产品就上不了档次。所以,我们要有“人有我优”的技术追求,选定一个目标,精心打造,永不放弃,把每一个产品,当作工艺品一样精雕细刻、耐心打磨。久而久之,就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发展奇迹、震撼效应。
2.基层法治化建设
强化基层干部自律,践行法治治理方式。基层干部违纪违法行为频发固然有监督机制不健全、部分职能部门履行职责不到位、纪检监察力量比较薄弱等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基层干部自己没有讲规矩、守规矩。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通过健全适应基层治理法治化要求的基层组织体系、强化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从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视角抓基层工作,让基层党员干部讲规矩、守规矩。同时加大对基层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和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切实增强对涉农违纪违法行为的威慑,彻底打消少数基层党员干部的侥幸心理。只有在基层践行法治治理方式,依法治国方略才能真正实现。
3.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优雅前行,需要社会治理做强大后盾。前行的姿势是踉跄,还是优雅?这是一个事关社会治理方面的新课题。有人戏言,单车的乱停乱放,让中国再一次成为“自行车王国”;网约车与传统出租车的利益纷争,在多个城市的街头上演;知识的分享,对原创内容的保护和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共享经济的发展,给治理带来了更多的命题,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创新的枝丫便无处萌生。“让每一个参与分享经济的人变成好人”,不能只依赖人们的道德自觉,更应该由公共部门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构建并维系更完善的商业规则,使一个人的分享,扩大成无数人的共享。
4.精准扶贫
扶贫重在扶志。“扶志”,就是要把贫困农民自己主动脱贫之志气“扶”起来,脱贫的腰杆就会硬起来,脱贫的办法就会多起来。“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但能否实现‘先飞’、‘先富’,首先要看我们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习近平在《摆脱贫困》一书中的论述,充分说明了扶贫须先扶志的道理。倘若缺乏主动脱贫之志气,再扶,有时也白搭。只有加强教育、引导,让农民有“我要脱贫”的迫切愿望而非国家“要我脱贫”的被动督促,才会“人穷志不穷”地发奋脱贫,才能奠定扶贫攻坚的强大动力。
5.科技创新
培养创新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有效途径。“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才是创新的内源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驱动实质就是人才驱动。科技创新,关键在人。然而,长期以来科技创新链条上存在着诸多体制机制束缚和观念障碍,常常让科研人员激情难抒。因此,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创新型人才培养作为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推进科技创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努力造就一大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极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