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我们的时代”给任何事做定义的风险是,你总会面临这样的疑问:
“我们说的是同一个时代吗?”
就像篮球世界对于GOAT(GreatestofAllTime,历史最伟大)乐此不疲的讨论,也总因无法统一的时代划分,以及不可避免的主观臆断,从来也没有让所有人都满意的答案。
同样,你因为一段不可复制的青春记忆热泪盈眶时,不可能要求别人感同身受。
比之历史地位,用数字佐证的得分榜是更加客观的标杆;而在榜单塔尖的任何一次超越,都不光是时间的累加,也是青春的挥洒。
在北京时间3月7日湖人与掘金的比赛中,詹姆斯在第二节凭借一记上篮,使自己的职业生涯常规赛总得分超越乔丹的32292分时,从18岁到34岁这漫长的追逐,在他职业生涯最艰难的赛季中,给了一丝短暂宽慰。
“我们时代的乔丹”,终究变成了“所有时代的勒布朗”。
这是一位伟大球员,从心比天高的少年到负重前行的中年,在长路和歧路交织的旅途中完成的追逐。陪詹姆斯走过的漫长岁月,也一定和多数人被点亮的青春有着或长或短的交集。
芝加哥的那个幽灵,终究见证了朝圣式的超越
幽灵,或是鬼魂,英文中的“ghost”。
当被用作电影标题时,《人鬼情未了》这个唯美的译名铸就了经典。但似乎很难想象,在表达对前辈的崇敬之情时,会把他叫做幽灵。
但这就是詹姆斯描述中的乔丹,一个幽灵般的存在。
“激励我一路前行的,是我正在追逐的这个幽灵,曾在芝加哥打球的幽灵。”
不知乔丹本人会如何解读这个稍显另类的比方。这本就是一场时间轴没有重合的追逐战。美国时间2003年10月29日,当詹姆斯踏上自己第一场NBA常规赛的地板时,他俩的比分是0:32292。15年零4个多月后,就在那一次上篮之后,比分被扳为了32293:32292。
这次上篮造成了对手的犯规。詹姆斯稳稳罚中一球,用最快的速度拉开与乔丹的距离。整个一次进攻回合之后,詹姆斯和乔丹的比分变成了32294:32292。
并不像是你追我赶的紧张拉锯,2003年4月16日,当乔丹在科比的家乡费城打完生涯最后一场常规赛时,这个惊为天人却并非无法逾越的标杆,就已经竖起在詹姆斯漫长征途的远方。
就在这“最后一战”的8天之前,在克利夫兰的冈德中心,赛后的球员通道中,圣文森特-圣玛丽高中的詹姆斯同学,留下了那张著名的“第一次握手”合影。对那时的詹姆斯喃喃一句“未来是你的”或许太早,但他本人在脑海中无数次回放那次握手的画面时,唯一的感觉是“神圣”,因为“就像第一次见到上帝一样”。
半年之后,“上帝”已经退场,把舞台留给“小皇帝”——一个是宗教意义上永恒的存在,一个却是可以轮流继承的世俗头衔,本不在同一维度的两个称谓,却在未来的15年(甚至更久)的时间里,被赋予了穿越时空、串联时代的意义。
他们没来得及赶上任何一场同场竞技,却永远逃不开“关公战秦琼”式的比较。
因为比乔丹进入联盟时的年纪小了近3岁,生涯的出勤比之乔丹又相对完整,詹姆斯几乎毫无悬念地将一个个与“最年轻”有关的得分记录收入囊中。2017年的东部决赛第五场,当詹姆斯用35分的表现,将他与乔丹的季后赛得分比改写为5995-5987,在这一项数据上成为当之无愧的历史第一人。此刻距离詹姆斯朝圣般的那次握手,过去了5167天。
詹姆斯说:“我穿上这个号码是因为迈克,而我爱上这项运动也是因为迈克。”也许明白,他最终完成对32292这个数字的超越,也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但倾其一生追逐的这个幽灵,却并不因为超越的完成,而消散在记忆力。
詹姆斯祭出这个“幽灵”的比方时,乔丹于他而言当然不是阴影般的存在,而更多是激励前行的精神力量。就像詹姆斯也曾无意间握手、鼓励的年轻球员,也终将有人追上他们心中“曾在克利夫兰/迈阿密/洛杉矶打球的幽灵”一样。
超越时间的赛跑,终究点亮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在常规赛得分榜上完成对乔丹的超越,詹姆斯用了1189场,而乔丹职业生涯的总出场数定格在1072场。这当然能用来诠释乔丹无出其右的进攻效率,毕竟生涯场均30.1分的得分,只有张大帅堪与之比肩。
詹姆斯开始朝着这个标杆“攒分”的那一年,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更是一个时代的开启。
那年6月26日的麦迪逊广场花园,“后乔丹时代”的第一次NBA选秀,就迎来了被上帝宠爱的一届新生。
须知道,如今联盟中95%以上的球员那时都还没进入NBA;而即便是有幸得见这个承前启后年代的少数人,在将近16年后的今天也开始沉浸在告别的主题词中——我们见证了韦德的“最后一舞”,安东尼心无安处的苦闷,以及科里森终一队而老后的球衣退役……当我们意识到10年前已经是2009年,而非1999年时,2003那个特殊年份也不免变得有些“远古”。
乔丹和詹姆斯之间,这场持续15年多,旷日持久却又超越时间的赛跑,若随着这次超越画上一个暂时的句点,其实也跨越了无数人关乎篮球,又超越篮球的青春。
这期间有8支球队曾经捧起过奥布莱恩杯,而詹姆斯在其中占了2支球队,3次。当然他输掉总决赛的次数,已经赶上了乔丹赢得总决赛的次数。但这起码意味着,无论是作为荣耀的主角还是失落的陪衬,詹姆斯极少在他的年代退居中心舞台之外。
也正是在这场超越时间的赛跑中,我们送走了很多人,包括很多我们曾天真以为不会老去的名字。我们经历过因停摆而无球可看的焦虑,慨叹过姚明退役后中国力量在NBA赛场的断档,见证过新老两任联盟主席的交接,也得益于早年的食堂看球到如今的移动端看球这些便捷的改变……找出十多年前的比赛录像,看到詹姆斯开始这场追逐的肇始时,那带着雪花的模糊画面,仿佛才更有穿梭时空的历史感。
即便是在这场追逐中始终扮演“幽灵”的乔丹,也在这些年中拥抱身份的转变,也度过了知天命之年。2015年的中国赛,当他作为黄蜂老板又一次现身中国时,年纪稍长的球迷都想尽办法要“朝圣”一番。那时的心态,或许与詹姆斯第一次见到乔丹时的那种神圣感有相似之处;但不同的是,詹姆斯选择朝圣的方式,是追赶、超越。
但是他得到职业生涯第一分,以及第32293分时,NBA和这世界一样,已经完全变了样。很难想象乔丹在那个防守铁血、节奏缓慢的老式篮球时代如何积攒起难以超越的得分,也很难想象詹姆斯若初入联盟时就遇上这个节奏飞快、进攻凌厉的时代,又会揽下多少不可思议的纪录。
将这些并非毫无意义的假设抛之脑后,我们最应当感谢这场超越时间赛跑的理由,大概就是这两位主角串联起的,在几代人青春记忆中那些兑现了的可能,以及无法追溯的不可能。
我们时代的乔丹,终究成了所有时代的勒布朗
已经很难追溯第一个将“我们时代的乔丹”这一赞誉赋予詹姆斯的人到底是谁。
印象较深的一次,是2014年的季后赛期间,时任步行者队主教练的沃格尔无奈而钦佩地说:“我们是在和这个时代的迈克尔·乔丹、这个时代的芝加哥公牛作战,你必须对他们脱帽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