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迈克尔·贝卷铺盖走人后,派拉蒙找到了耐克创始人之子塔拉维斯·奈特继续他们的变形金刚之旅。最新上映的电影《大黄蜂》中,博派汽车人重要角色之一的大黄蜂,在新电影中也迎来新的面貌,从美式肌肉跑车科迈罗摇身一变,换上了德系经典甲壳虫的身形。
变身,回归本源
也许是《变形金刚:1》的先入为主,让很多人忘记了原版动画中,大黄蜂的汽车形态就是甲壳虫。至于为何变1会选择科迈罗而非甲壳虫,其实背后与大众汽车紧密相关。《变形金刚:1》在初期车流量授权时,因为电影中火爆的动作场景,让大众认为与甲壳虫精致优雅的车型定位相违背,所以拒绝了导演迈克尔·贝的请求,于是科迈罗有了登上大荧幕的机会,而它肌肉感十足的设计,与大黄蜂这一角色相辅相成,反倒是在电影荧幕上留下了自己的故事。
而新版中,大黄蜂之所以能够回归漫画,化身甲壳虫。最大的功劳应该是就是导演塔拉维斯·奈特的。作为忠实的漫画粉丝,他不仅选择让大黄蜂回归本源,更是将擎天柱、声波、震荡波等人物设计纷纷采用动画原本造型,让漫画和动漫粉丝瞬间找回曾经的感动,也是新电影与《变形金刚》系列的区别。
落幕,情怀终将退潮
作为一款留名世界汽车舞台的重磅新车,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时间最早可以追溯这上个世纪30年代,作为希特勒人民轿车的产物,由保时捷创始人费迪南德·波尔舍设计,被大众汽车厂在1938年投产。在二战后又被英国政府垂青,从而得以复活,进而在60年代热销全欧洲,并且在1972年超越福特T型车,以15007034辆的成绩,成为全球产销冠军车型。尽管后来大众高尔夫和丰田卡罗拉先后超越了这个数据,但是对于甲壳虫这个在1938开始量产的车型来说,已经是青史留名的存在。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在迈入21世纪后,因为消费者需求变化,汽车市场也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目标满足两个成人与三个儿童乘坐空间、最高车速达到100KM/H、百公里油耗低于7L以及售价低于1000马克的平民车,原本是无数家庭梦寐以求的Dream Car,现如今却只能成为少数人的个性之选。
之所以如此,甲壳虫自身的局限性是一方面。过于流线的车身造型,导致车内空间不佳。曾经满足2个大人+3个小孩的车内空间,在现在动辄7口之家的现实面前,实用性大打折扣。而曾经1700马克的价格,现如今早已经翻了数倍。目前中国市场在售甲壳虫价格近30万,和所谓人民的汽车背道而驰。于是,销量下滑就成为甲壳虫无法避免的现实。这也导致了它难逃停产的命运。在2018年的日内瓦车展上,大众汽车研发主管Frank Welsch就表示:甲壳虫未来将不再推出后继车型。“甲壳虫车型发展两三代就够了,这是以历史为基础打造的车型,所以不能一直改款下去并继续推新产品”。
终点,也是新的起点
对于一款车型而言,停产就像是人的生老病死,而甲壳虫无疑是那个较为长寿的那个。在走过近100年的历史后,甲壳虫的停产对它而言也不是坏消息。换一个身份,继续活跃在人们的身边,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当甲壳虫版本大黄蜂席卷全球的时候,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机智多谋,勇敢无畏的赛博坦战士,也是一个世界汽车历史上行走的活化石。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大黄蜂,也是甲壳虫。纵然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停歇,但是经典的甲壳虫并不会因此失去耀目的光辉。如同那些在我们生活中发挥巨大作用,却又因为时间原因逐渐退居幕后,直至消失的BB机、DVD等。
虽然它们不在存在了,但是我们的记忆里仍旧留有它们的身影。而有着动漫+电影的加成,甲壳虫的故事在现实世界画上句号的同时,也在另一个纪元重新写下故事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