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联)脑血管疾病一般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被称为“老年病”。但近年来,50岁以下的青壮年脑血管病患者有增多的趋势。
珠海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马中原提醒,不想脑梗“发威”伤害自己,要注意养护血管、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远离脑梗威胁;此外,如果反复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及缺血性脑卒中等现象,早期的预防性治疗更为积极有效,可以考虑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数说:
我国每年新发完全性脑中风患者有120万—150万人
据悉,我国每年新发完全性脑中风患者有120万—150万人,死亡人数为80万—100万,存活者中约75%致残,5年内复发率高达41%。
“脑血管疾病一般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被称为老年病。近年来,50岁以下的青壮年脑血管病患者有增多的趋势,甚至在30多岁的年轻人、尤其是城市年轻的白领职员中也时有发现。这可能与生活方式西化,坐多动少,过多摄入高脂肪、高热量食物以及工作压力大、过度紧张有关。”马中原医生告诉记者。
资料显示,在脑血管意外中,缺血性脑中风占75%-90%。而导致缺血性脑中风的主要原因是颈动脉狭窄、闭塞致使脑组织缺血乃至坏死。一旦颈动脉系统和椎动脉系统的血管本身狭窄、闭塞或由于来自其他血管的栓子脱落而堵塞,同时又没有足够的侧支循环血管代偿供血,就会引起相关脑组织缺血乃至坏死,造成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如昏迷、肢体瘫痪、语言障碍、感觉障碍、偏盲、智能障碍等,某些部位如脑干的梗塞甚至可以造成病人死亡。
治疗:
早期的预防性治疗更为积极有效
“若出现头晕、头痛、记忆减退等症状,且这种现象持续的时间长达两个月以上,应及时去医院检查一下,是不是脑供血不足。”马中原医生说,反复发生的短暂性脑缺血最终会发展成为不可逆性脑梗塞。据统计,首次发生短暂性脑缺血的病人,如不给予积极的治疗,将有约1/3的病人会在5年内发生脑梗塞。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病人发生不可逆性脑梗塞的危险性远远大于短暂性脑缺血病人。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而言,早期的预防性治疗更为积极有效。”马中原医生介绍,除了病前预防外,如果患者已出现短暂性脑缺血、脑血栓等临床症状,可考虑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