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建站 > 美文欣赏 >

[红旗文稿]红色经典不容恶搞

导读:

  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经典。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领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创

  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经典。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领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部又一部反映时代声音、体现时代价值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其产生的时代鼓舞了人民斗志、凝聚了民族精神,而且以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在岁月的洗礼中历久弥新,逐渐成为红色经典而显示出跨越时空的意义和价值。可以说,红色经典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是中国人民坚定信念、明辨是非、团结一心跟党走的重要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然而,近些年来,随着人们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社会风尚的日益多元多样多变,一些深具历史价值、时代价值的红色经典屡被个别人在舞台上、互联网上肆无忌惮地恶搞。从借用《十送红军》的旋律胡乱填词,到伴着《黄河大合唱》的歌声群魔乱舞,从《林海雪原》中的杨子荣有了个旧情人,到《红色娘子军》中的女战士谈起了恋爱,从《闪闪的红星》之潘冬子变成了整日做着明星梦的富家子弟,到《铁道游击队》的队员变成了满口脏话的青歌赛选手,红色转化为了黄色,经典演绎成了笑点,低俗取代了通俗,感官娱乐取代了思想感悟。就这样,一则则为人们熟知的革命故事被调侃,一个个为青少年崇敬的偶像人物被丑化。

  调侃、丑化者认为,这是并无恶意的玩笑,这是后现代主义的解构。殊不知,他们的“玩笑”所玩弄的是一个时代人们的理想追求和精神坐标,所取笑的是留存在现时代人们记忆中的民族精神和历史情感;他们的“解构”所瓦解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所建构的是消解崇高、走向肉欲、拒绝光荣、迎合低俗的思想空间。这样的内容和形式,实际上已经成为历史虚无主义的新变种。

  作为一种滥觞于上世纪80年代的社会思潮,历史虚无主义以“重新评价”为名,片面使用史料,任意打扮和假设历史,胡乱改变历史上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对于重大事件、主要人物的科学结论,其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这股思潮一开始以“学术研究”的面目出现在学术刊物、学术会议上,进而以文艺作品特别是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形式呈现在公众面前,近些年来又盯上了凝结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豪迈战斗精神的红色经典,其吹捧者以自己卑微的人格去揣度英雄人物的内心世界,把自己肮脏的心理嫁接到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之上,借助于移动互联网,发送一个个搞笑的表情包,编造几句无厘头的段子,上传几分钟恶意编排的视频。表面上看,这确实赚取了“吃瓜群众”廉价的笑声,达到了娱乐效果,但实际上是以对英雄和先烈的不敬和污蔑,践踏了深藏于几代人内心深处最珍贵的东西,虚无了历史,误导了人们特别是判断力尚不健全的青少年的审美观、历史观、价值观。

  经典不容恶搞,历史不能虚无。即使在西方国家,也不会允许随意戏谑英雄形象、颠覆民族精神。圣女贞德永远是法国的民族英雄,容不得任何人调侃打诨;马丁·路德·金永远是美国反种族歧视的无畏战士,容不得任何人泼污丑化。在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无数革命先烈的英雄形象早已经通过一部部红色经典定格在共和国的历史中了。恶搞经典中英雄人物的形象,就是恶搞历史上革命先烈的形象,就是颠覆近现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

  对于那些靠着恶搞红色经典、颠覆革命历史来获取名利的人,除了要在理论上予以回击、舆论上予以谴责外,还要运用行政、法律手段进行治理,不给他们提供信息传播的平台,不让他们伤害了社会却还逍遥法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