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荣军站在灶台前精心烹制着煲仔饭。
面积不到2平方米的简易灶台上,整齐排列着4行5列瓦煲,足足有20个,每到饭点,瓦煲中飘出的饭香让人垂涎欲滴。这家开在台山市四九镇洞美路商业街的小食店,以经营柴火煲仔饭闻名。店老板甄荣军去年参加了台山市举办的“粤菜师傅”免费培训班。学成归来后,甄荣军在传统煲仔饭的选材上大胆创新,用蟹作料。如今,甄荣军制作的“蟹王煲仔饭”名声大噪。
据了解,为了引导精准扶贫对象参加“粤菜师傅”培训,做活“舌尖”上的扶贫文章,实现就业创业脱贫,我市对参加“粤菜师傅”培训的精准扶贫对象,实行免学费、住宿费、教材费,补助生活费、交通费等。同时,进一步深化“培训+就业”模式,鼓励各类餐饮企业建立“粤菜师傅”培训点,与学员建立培训和劳动关系,对学员获得厨艺工种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点和授课师傅,给予相应的补贴资助。
强化“造血”功能
帮助贫困户炒出“小康味”
作为珠三角农业大市,自2018年以来,我市发挥“中国第一侨乡”优势,将“粤菜师傅”培育与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强化“造血”功能,致力于培养“粤菜师傅”和打造“江门美食”品牌。2年多来,“粤菜师傅”工程帮助越来越多的贫困户炒出了暖暖的“小康味”。
当大厨、开一家属于自己的餐饮店,是一直萦绕在伍荣业心头的梦想。2018年,得知政府扶持的“粤菜师傅”工程开设免费厨艺培训班时,他立即报名参加。通过系统学习和外出交流观摩,伍荣业给自己“充足了电”。“感觉自己的刀工、摆盘都有了长进,菜式的口感、色泽也比以往提升了不少。另外,经过学习,我对菜式配料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现在我不仅能做传统的经典粤菜,经过尝试和研究,我还创新推出了10多个独特菜式。”伍荣业自豪地说。
2019年,伍荣业如愿以偿,在台山市水步镇冈宁圩开起了一家餐饮店,生意不错。新店开张时,他特意在门面贴上“台山市粤菜师傅创业店(冈宁点)”几个大字。“这是一份激励也是一份感谢,‘粤菜师傅’工程不仅帮我实现了梦想,也帮助我们一家改善了生活。”伍荣业说。
据统计,2018年至今,我市共培训“粤菜师傅”10925人次,3674人通过各类鉴定考试、人才评价获得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粤菜师傅’工程拓宽了就业创业渠道,有效促进了广大城乡劳动者技能就业和创业,真正实现了精准扶贫,脱贫致富。”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钱杰润表示。
今年,我市进一步创新举措,实施“粤菜师傅”工程彩虹计划,鼓励新晋“粤菜师傅”结合江门风土人情和美食特色,开设江门侨乡菜系标准化创业店,并最高给予10万元的创业扶持补贴。目前,全市已有40多名准创业者提出参与意向,预计今年将开设30家彩虹计划餐饮店。
搭建供需对接平台
打通就业扶贫“最后一公里”
“我希望在2020年,自己的店可以再扩大,增加一些面食品种,生意越来越红火。”广西崇左市大新县桃城镇的卢金花说出了自己今年的愿望。
去年6月初,卢金花通过帮扶联系人得知大新县正计划与江门市江海区联手举办大新—江海“粤菜师傅”培训班后,积极报名参加,之后来到位于台山的广东省厨艺技工学校开始了为期40天的专业培训。学成后,卢金花回到大新县城开起了一家“嘉合一品粥”店,主要经营养生粥,现在每月有5000多元的收入,实现了稳定脱贫增收。“想要脱贫,除了政府的大力扶持之外,还得靠我们自身的努力和拼搏。过去没有一技之长,幸好有机会到江门参加‘粤菜师傅’培训班。想不到年过半百还能创业当老板,真的要感谢党和政府。”谈及“粤菜师傅”培训班,卢金花感激万分。
事实上,自去年开始,我市就将“粤菜师傅”工程导入了省际技能扶贫。根据对口支援地区(四川甘孜州康定市、泸定县)以及东西部扶贫协作地区(广西崇左市天等县、龙州县、宁明县、大新县)的不同需求,采取职业培训与学制教育相结合、“接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模式,通过“粤菜师傅”培训点、研修工作站、创业示范点三类培训载体,结合当地农旅业发展、饮食口味等需求情况,因地制宜进行课程创新,先后为广西崇左市、四川甘孜州开展“粤菜师傅”免费培训538人次。
为了做好“粤菜师傅”培训学员培训后的跟踪服务,提升培训成效,我市人社部门还组织烹饪专家、厨艺教师等组成专家团赴广西崇左市、四川甘孜州向培训学员提供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我们还与崇左、甘孜两地人社部门加强对接联系,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粤菜师傅’供需见面会、专场招聘会等,推荐培训学员到当地餐饮行业就业,搭建起‘粤菜师傅’供需对接平台,打通就业扶贫‘最后一公里’。”市人社局就业服务中心主任林征桥说。(文/图 傅雅蓉 李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