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匡时]当代艺术专场
1970年代末,中国的现代文学艺术在北京形成了一股民间的涌动,“星星画会”即应运而生。星星画会的成员们提出“要艺术创作自由”,并连续举办了两次展览,在中国社会上引起了一股自由创作的风潮,其影响波及全国各地。星星画会也作为中国现代艺术的开端,从政治性批判艺术、启蒙性精神追求和形式性艺术探索三方面为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历史拉开了序幕。
1979年9月,第一届“星星美展”
在中国美术馆外部公园的铁栅栏上进行展示
自1979年至今,中国当代艺术即将迎来它的第四十年。以此,本季当代艺术专场特别推出“忆中国当代艺术四十年”专题,以星星画会为起点,通过这四十年以来在关键时间截点所产生的艺术运动或艺术作品,在回顾、挖掘以铭记历史的同时,展望未来。
何宝森
北京匡时2018秋季拍卖会 当代艺术专场
LOT 1611
何宝森(b.1938)清明悲歌图
1977年 纸本水墨
引首: 34.5x135cm;
题跋: 34.5x136.5cm; 34.5x120cm;
画心: 34.5x1234cm;
来源:亚洲私人收藏
RMB 600,000-800,000
作为星星画会的主要成员之一,何宝森于1974年创办了北京工人美术训练班(星星画会主要成员均为该班之学员),1979与1980年连续两年组织并参与了“星星美展”。何宝森于1976至1977年间创作的长卷《清明悲歌图》,全卷画心长12余米, 以“十里长街送总理”、“群众的追念”、“激愤的国际歌”、“离别”、“尾声与相送”五个部分,全面记录了1976年4月5日各界人民群众在天安门广场纪念周总理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清明悲歌图》局部
如艺术家所述,“七六年我在这里同首都人民一起经历了四月五日前前后后的日子。我看到、听到、感受到了人民的力量,时代的脉搏,于是受自己心愿的催促,不顾能力的浅弱,试着描下这历史的足印。我愿将这微薄的纸卷,献给为人民而牺牲的周总理。”
各界群众汇集到天安门广场为周总理送行
孩童给周总理献花圈
黄锐
北京匡时2018秋季拍卖会 当代艺术专场
LOT 1617
黄锐(b.1952) 女肖像、重回古典(双面画)
1980年代 布面油画
75x64cm
款识:H. Rui
来源:亚洲私人收藏
RMB 60,000-80,000
黄锐的早期创作受到野兽派和德国表现主义的极大影响,且逐步为之后其艺术风格向抽象的转变做了充分的准备。此幅《女子肖像、重回古典》双面画是黄锐早期极为难得的作品。即使是现在来看,还依稀能从画面中感受到黄锐在当时那颇为敏感的艺术触觉。女子肖像的画面构图饱满,整体以偏暖色调为主,在渐变的黄白背景之下,艺术家以极为肯定而有力的笔触描绘出女子静坐的形象,造型略带夸张与变形,可见其早期艺术实践的探索。而该作品的另外一面则是黄锐的《空间结构》系列作品之一。《空间结构》系列为黄锐旅日之前《四合院》系列的延续,八十年代中后期,由于受到老子哲学、《易经》等影响,黄锐的画风开始彻底走向抽象。而这一影响亦几乎贯穿了他整个八十年代的绘画实践,表现为被他称作《空间结构》,之后又被简化为《空间》的一系列冷抽象绘画。
北京匡时2018秋季拍卖会 当代艺术专场
LOT 1618
黄锐(b.1952) 黄色空间 No.5
1992年 布面油画
91x72.5cm
来源:亚洲私人收藏
RMB 70,000-90,000
北京匡时2018秋季拍卖会 当代艺术专场
LOT 1619
黄锐(b.1952) No.59 无题
1990年 布面油画
73x60.5cm
来源:亚洲私人收藏
RMB 50,000-80,000
从1984年至2001年,黄锐在日本度过了十多年的时光,这段时期的创作既是他对早期“星星画会” 时期创作的进一步推进,也是他2000年之后艺术创作的基石。因此日本时期对黄锐的艺术生涯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转折点之一。
黄锐赴日后,于1984至1985年在日本奈良租下的画室一隅
黄锐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日本期间所创作的一系列抽象作品受白发一雄的影响较大,令他采取了这种抽象绘画表现主义方式来表达其内心的激烈情感,一改其八十年代前期《四合院》以及《空间结构》系列中惯用的硬边、赋色细腻的矩形抽象风格,代之以大面积厚涂的颜料、快速挥洒的笔触与色块间的相互交缠,营造出一种粗粝的、富于动势的观感。催生这一系列作品的特殊时代环境,以及艺术家的激烈精神状态, 都物化为这些抽象的色彩和痕迹。1992年以后,黄锐便停止了创作这类带有抽象表现主义特征的作品。本次上拍的《黄色空间 No.5》与《No.59 无题》均创作于九十年代初期,由特殊时期所产生的时代环境以及艺术家的精神状态均是不可复制的,因而这一类作品显得尤为珍贵。
王功新
北京匡时2018秋季拍卖会 当代艺术专场
LOT 1610
王功新(b.1960) 七九河开
1985年 布面油画
119x119cm
款识:1985.3 功新
备注:“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术作品展”铜奖作品
展览:“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1985年
出版:
1.《江苏画刊》,江苏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12期,内文
2.《美术》,中国美术家协会,1985年第7期,p19
来源:亚洲私人收藏
RMB 2,500,000-3,500,000
王功新是中国最早的新媒体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曾多次代表新崛起的中国新媒体艺术参加海内外重要展览。然而,王功新早期享誉中国艺术界的创作形式却是写实油画。当“伤痕美术”的忧伤情感反映在“知青题材”创作中的时候,北京也很快融入了这一潮流。于是,与四川艺术家们一样,王功新亦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命运的感悟。
创作于1985年的写实油画《七九河开》是“知青题材”的代表作之一。这一类题材与王功新的武斗题材相比,没有那么强烈的戏剧性场面和效果,更易于向观者呈现曾经的生活片段,勾起深藏在每个人心中的诗情记忆。因而令知青题材在艺术形式上带有了更为情绪化的倾向,使其已不完全是一种叙事般的简单记录,而是一代人生命经验和心路历程的激情碰撞。《七九河开》的名称令人想起一句北方民谣“七九河开,八九燕来”,意为每年从冬至开始,以每九天为一组,第七个九天,河冰融化,第八个九天,大雁从南方归来。当然,“七九”也是一个双关词语,它也指向了1979年——这个对于知青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不回城,毋宁死!”的泣血呼告,掀起了知青返城的大风暴。一千万知青的血泪呼唤,震撼了全国人民的心灵,他们终于迎来了希望的曙光。
李老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