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性方面的担忧。如果这些信息得不到妥善保管而被泄露,用户个人隐私就有可能处于“裸奔”状态。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郭煦
割个双眼皮、打个瘦脸针,看似对脸部稍微动了个小手术,然而,面部的变化或许让您刷脸受阻,甚至难以通过机场安检,耽误行程,也可能在办理银行业务、购票、住宿、求职等方面遇到不必要的麻烦。
近日,支付宝刚刚宣布了一则令人激动的消息:在未来一年内,支付宝刷脸支付功能将在全国范围内实现!
人脸识别,在落地方面,中国正处于世界前列。在安防领域,人脸识别可以对机场和商场等人流密集之处进行监控,实现特定人物的自动识别和追踪。在金融领域,刷脸支付已再熟悉不过,并逐渐渗透到贷前审核和身份认证等金融业核心环节,银行可迅速核查甄别身份信息。在零售领域,人脸识别技术的完善,让无人超市成为可能,在购物和结算环节,人脸识别可帮助线下店铺迅速捕捉用户信息,以提供个性化服务。而在出行领域,百度与南航合作的基于人脸识别的“刷脸”登机项目,也已在河南南阳姜营机场落地,人脸闸机能以秒为单位完成身份验证。不过,刷脸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性方面的担忧。尤其是在“刷脸”过程中,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甚至用户在不同情境状态下的情绪等大量信息都被采集并储存。这些信息如果得不到妥善保管而被泄露,用户个人隐私就有可能处于“裸奔”状态。在人脸识别技术蓬勃发展、行业应用方兴未艾的当下,必须未雨绸缪、多管齐下,充分重视并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
刷脸支付,踏浪而来
随着人脸识别向基础金融领域的渗透,这项存在了十多年的生物识别技术近期突然被开启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然而,与每一个疾行的科学技术一样,在给人带来便利的同时,其意想不到的潜在威胁也让人害怕。在美国,人脸识别的技术带来的隐患曾让Facebook、谷歌等多家科技巨头引火上身。
此前,谷歌曾研发出一个能够装在智能手机上的街景软件。当这个软件扫描街景时,也可将路过的行人面部信息采集,从而引发公众极大的不满。随后,谷歌被迫对该款软件做出修订,对人脸信息打马赛克。
马云在两年前就放话“刷脸时代”的完美设想,并且一直狂奔在努力的路上。致力于技术的深入研究,马云带领着阿里巴巴的技术团队,在两年的时间内,经过无数次的测试、升级、更新,终于将“刷脸计划”完美地呈现。8月15日,支付宝宣布在经过经验积累和技术升级之后,刷脸支付已经具备了商业化的能力,在未来一年内将向各种商业场景普及自助收银+刷脸支付的解决方案。
“刷脸时代“的便捷体验之一就是,出门,什么都不用带,自己的一张“脸”就是绝对的通行证。目前,支付宝的“刷脸时代“已经进入试点阶段,有人预言,这或将成为支付宝的王者进阶之梯。
事实上,中国人脸识别技术领先世界,且已在多个行业开始实质性使用。
近日,一则“黄牛哭晕在校门口!北大清华暑期推出个人游实名预约和刷脸验证”的新闻引发关注。原来,数天前,北大和清华已先后启用了人脸识别系统来管理校园,没有预约的外来人群根本无法进入校园。
这是人脸识别系统在中国的又一次最新运用。随着互联网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断渗透——电商取代了店铺,手机取代了钱包,而今天,“刷脸时代”也正大踏步地朝着人们走来。
就人脸识别的具体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超表示,现阶段人像识别技术主要是指以人脸识别为主的分析和识别技术。目前我国人脸识别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国际权威人脸识别公开评测集合LFW上,算法识别率竞赛前几名均由国内的科技公司包揽。
杨超分析认为,未来刷脸技术主要针对低质量人脸、带遮挡人脸和夜间人脸提高识别准确率。并且在生活中的多种需要确认身份的场景下都会应用。公民个人信息会与人脸识别绑定得更紧密。如果未来刷脸技术大范围使用,我们还需要提升硬件水平,如监控摄像的数量,以及大数据处理平台的搭建。并且要将刷脸技术和人体姿态识别等相关技术相结合,以提高跟踪监测与识别的准确度。
第六镜科技公司专业从事人脸识别研究并已应用于生产实践,其联合创始人叶雨桐日前接受记者采访表示,人脸关键点检测,现在的美颜软件都是基于此项技术,把脸部和五官轮廓精细地标注出来,在对应位置上进行图像处理。人脸属性分析则包括性别、年龄、人种等基础属性的提取和表情分析等。目前,性别、人种提取比较成熟,但是年龄提取依旧只能做到大致的年龄段;表情分析目前来说还不是很成熟,没有达到大规模推广阶段。
叶雨桐预计,未来几年,比较实际的应该首先是手机刷脸解锁、刷脸支付的大规模应用,人脸识别替换大部分的门禁,取快递、取电影票、取门票只需要输入电话号码然后刷脸就可以,各类实体会员卡会逐渐消失。
识别效果惹人忧
据介绍,目前英国多个城市的警方开始试用面部识别技术。但最近公布的有关数据显示,伦敦警方使用的面部识别系统错误率高达98%,“几乎完全不准确”。据英媒报道,在威尔士举行的2017年欧洲冠军联赛决赛中,警方使用的面部识别系统产生2400多次匹配,其中2200多次把普通人错认为疑犯。对此,有人发出疑问:刷脸真的靠谱吗?
分析人士认为,导致人工智能产生偏见的一个主因,就是训练所使用的数据质量不佳。研究显示,在美国广泛使用的一套面部识别系统训练数据中,超过75%的图像为男性,超过80%的人为白人。因此,该系统对较深肤色人的分辨率不佳,在试用中,很多黑人被误认为是疑犯。此外,很多用于面部识别的图片质量不佳,尤其是那些街头监控摄像头拍下的图片,也使得面部识别技术经常出错。
与国外情况相反的是,中国的刷脸技术准确率颇高。据《科技日报》报道,人脸识别是AI技术发展较快、应用较多的一个领域,中国警方的人脸识别系统已屡屡精准识别逃犯。
对于中外人脸识别效果的巨大差异,航天科工智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系统总体部专家何东昌解释,首先是国外的国情问题。“有些国家认为,人脸识别存在隐私问题,甚至对视频监控技术的应用都有一定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