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讯 汪从炯,今年63岁,是岳西县白帽镇的一位农民,生姜种植的能手。他从八十年代开始种植生姜到现在已有三十多年了,从几分地到承包十多亩土地规模种植。于今,生姜产业发展成汪从炯增收致富主产业。
生姜具有活血、祛寒、除湿、发汗等保健功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受到很多人的青睐,市场价格从几毛钱一斤攀升到5-6块钱一斤,经济价值相当可观。据悉,在“十二五”期间,白帽镇共流转耕地、林地4180亩,发展生姜、蔬菜、茶叶、油茶、玫瑰等特色农业,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850元,年均增长18%以上,实现了农村农民增收致富美景。“我村今年共种植生姜400多亩,占耕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白帽镇双畈村支部书记姜中德介绍说。
九十年代初期,随着外出务工村民的不断增加,耕地闲置现象逐渐增多,加上野猪等的侵害,山边的土地渐渐撂荒。为保护耕地,禁止闲置抛荒,白帽镇政府、国土部门在积极宣传土地政策、加强耕地保护监管力度的同时充分引导群众依法流转土地,因地制宜制定规划发展特色农业。
通过土地转包完成土地流转是最早出现的一种土地流转经营方式。该镇全家外出务工农民,田地没人耕种,又不能抛荒,希望有人承包。为顺应这种形势,达到节约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的目的,当地政府和国土部门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严格耕地农业用途管制,使外出务工农民的土地免于抛荒,同时还使他们有了一定的土地租金收入,对种植大户来说,通过规模经营,在家发展农业一样增收致富。“我去年种植生姜13亩,效益很不错。今年种植8亩多生姜,目前长势很好,估计亩产在6000斤以上,鲜姜按2块钱每斤计算,收入估计近10万元。”汪老说着,脸上乐开了花。
一直以来,白帽镇在稳定粮食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倡导土地有序流转,为发展特色农业搭建平台和载体,促使该镇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特色化生产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实现农村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富民兴镇新局面。(韩振球 王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