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IT科技资讯平台,关注科技、手机、电脑、智能硬件、电脑知识!
当前位置:主页 > 建站 > 技术分享 >

王学军在岳西县白帽镇土桥村驻村蹲点纪实

导读:

原标题:农村党支部在扶贫攻坚中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王学军</p>

  </div> 

<div id=

原标题:农村党支部在扶贫攻坚中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王学军在岳西县白帽镇土桥村驻村蹲点纪实

记者 徐国康 摄

深秋时节,大别山区金桂飘香,空气中流淌着丰收的喜悦。

10月17日至20日,省委书记王学军轻车简从,深入岳西县白帽镇土桥村,与老区群众同吃同住,共话民生冷暖,共商脱贫致富良策。

今日土桥换新貌

土桥村坐落在岳西西部边陲,地处皖鄂两省交界,是偏僻的深山村。

17日傍晚,山中暮色苍茫。经过3个半小时长途跋涉,王学军来到群山环抱中的土桥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桃花源”景象:一条蜿蜒的小河犹如玉带穿村而过,一幢幢农家小楼掩映着青山绿水,整个村庄仿佛栖息在大山深处的一只凤凰。

省委书记此次蹲点,住在村民柯又生家。王学军一下车就到房东家,与老柯坐在一处,拉起家常:家里几口人、种了多少地、收入怎么样、有什么打算……宾主亲密无间,欢声笑语不断。

简单吃过晚饭,王学军连夜听取镇村情况汇报。村党支部书记李晓群介绍,过去“土桥是口锅,出门便爬坡,一河分两片,人心各是各”;现在,在党的政策和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村党支部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群众加快发展步伐,全村面貌取得显著变化。 2014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28元,村集体经济收入97万元,今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突破万元。

第二天清早,王学军来到村民广场,参观村庄规划和建设展板,了解土桥发展变化历程。目睹一幅幅今昔图片,王学军深有感触地说,确实“旧貌换新颜”呀。他希望该村再接再厉,奋发图强,立足自身优势,用足用好政策,不断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着力打造“山水相融、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土桥”。

踏着平坦的水泥路,王学军来到一幢两层小楼前,村民李小洋邀请书记到家坐坐。看到他家楼下种着花草,楼上摆设整齐,屋内干干净净,王学军赞叹:“乡亲们都能像你们一样就好了。”李小洋说:“托共产党的福,才有今天的好日子。 ”王学军说,这是党的惠民政策带来的喜人变化,也是你们辛勤劳动创造的丰硕成果,祝你们日子越过越红火。

3天里,走东家到西家,从村头到村尾,王学军先后走访26家农户。 “这几年,我们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是做梦都想不到啊! ”村民孟宪咸道出大伙儿的共同心声。 “走路不湿鞋,做饭不用柴,吃水不用抬,垃圾不乱摆”,乡亲们如数家珍说变化,王学军听了喜上眉梢。他说,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只要大伙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生活一定一天比一天好。

精准扶贫脱穷帽

山区群众如何脱贫,省委书记格外关心。 2014年,土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195户501人。按照精准脱贫的工作思路,到今年底计划脱贫300人,力争到2016年全村实现脱贫。

村民徐家育前几年靠低保过日子。王学军问他:“主要有什么困难?”“父母卧病不起,爱人又患重病。 ”“现在怎么样?”“终于甩掉了穷帽子。”在村干部帮助下,徐家育发展5亩茶叶、5亩油茶并承包村级环卫,家庭年收入5万元左右。王学军高兴地说,看到你家打了翻身仗,我打心里感到高兴,希望继续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靠勤劳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村民李运华是“五保”供养户。王学军握着他的手,嘘寒问暖:“身体还好吧?”“前段时间刚做手术。”“你恢复得不错,平时村干部经常来吗? ”“经常来,他们都很关心。 ”王学军放心地点点头。临别,他亲手给老人送上慰问金,并叮嘱村干部要多关心困难老人生活,让他们老有所养生活无忧,充分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土桥境内的马踏山山高岭大,部分村民世代住在山间,地质灾害多,交通又闭塞,生活很困苦。该村决定分期分批将120多户搬迁下来,截至今年上半年,已有31户完成搬迁。

19日下午,王学军来到马山片易地搬迁点看望乡亲们。坐在柯焕来家新房的客厅里,王学军问他:“什么时候搬下来的? ”“今年春节前。 ”“现在生活怎么样? ”“比山上好得太多了。 ”“乡亲们还满意吗? ”“大家都满意,都感谢党和政府。 ”王学军露出欣慰的笑容。他指出,易地移民搬迁是精准脱贫的一个重要渠道,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科学统筹,加强规划,加大支持,逐步把交通闭塞、生活不便的群众搬迁出来,确保他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孩子是发展的未来。王学军来到土桥村教学点,看望在校学生。教室里,一年级学生正在聚精会神做作业,王学军走到课桌旁,俯下身看他们一笔一划写字,对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灵活的教育方式表示肯定。他指出,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要下功夫抓好乡村教育,让农村孩子接受更好教育,获得更多改变命运的机会,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

特色产业铺富路

漫山遍野都有宝,致富门路哪里找? 2013年以来,土桥村围绕“山上油茶山下花”的发展思路,培育特色农业,推动多种经营,打造油茶园、玫瑰园、丹参园、绿化苗培育园、药材种苗培育园,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王学军沿着崎岖山路来到金华组油茶基地考察。一些村民正在山坡上清除杂草、抚育油茶。王学军与村民孟海源攀谈:“平均亩产多少?市场价格怎么样? ”听说农民户均油茶收入超3000元,王学军鼓励他们应用先进技术,加快茶园改造,提升产品质量,增加更多收入。

致富能手李岳峰返乡创业,培育11亩红叶石楠和海棠、10亩丹参和牡丹,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王学军问:“发展中有没有困难?”他回答说:“其他都很好,就是资金周转有点困难。 ”王学军叮嘱有关负责同志,要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血脉”,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来更多源头活水。

一枝小玫瑰,做成大产业。李有庆创建庆源生态发展有限公司,发展玫瑰园280亩,兴建玫瑰幼苗大棚3座、玫瑰加工厂1座。王学军对他的经营头脑表示赞赏,要求他发挥原生态优势,打响本土化品牌,在富裕自己同时,带动更多群众致富。

村民李恒启忙着加工茯苓,王学军主动上前帮忙。他拿起菜刀,比划一下切片厚度,稳稳地切了下去。随着他手起刀落,一块块茯苓片平整光滑、厚薄均匀。李恒启见状,深表钦佩:“您切得真好!”王学军谦虚地说:“我是业余的,你们才是专业选手! ”现场响起一阵欢快的笑声。

在太平畈中药材基地、中心村庄苗木基地,王学军来到田间地头,看墒情、问品种、话效益,要求培育优良品种,扩大种植面积,延伸产业链条,进一步提高综合效益。

山还是那座山,地还是那些地,但思路一变天地宽,越来越多的山区农民依靠特色经济走上了致富路。

夯实根基带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