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联)近日,珠海一名60多岁的男子凌晨4时15分在上厕所时突然出现右侧肢体乏力、口角歪斜、说话不流利等症状,8时36分被家属送至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急诊医学科,医生初步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此时距离患者发病已有4小时21分钟,距离使用特效溶栓药阿替普酶的时间限度仅剩9分钟,用药前还需完成一系列的检查和评估,情况十分危急。
该院脑卒中救治团队随即启动了医院“脑卒中绿色通道”,仅用时8分钟就完成了用药前的检查和评估,并在最后1分钟给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患者在接受溶栓治疗后右侧肢体乏力的症状有了好转。
“脑卒中绿色通道”是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神经内科牵头,联合神经介入科、急诊医学科、影像医学部、检验科等多个部门组建的针对有机会接受特效治疗患者的绿色通道。进入“脑卒中绿色通道”的患者能得到更快速的诊疗,而且所有检查均在第一时间完成,并有专门的医护人员全程护送。
根据《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指南》规定,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从到达医院至开始静脉溶栓的时间应小于60分钟。但大部分城市医院从患者入院到用上溶栓药平均需要82分钟。在2016年以前,该院对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时间均超过一个小时。经多次流程优化后,近几个月急救的平均时间已缩短到35分钟左右。2018年进入“脑卒中绿色通道”的患者已超过100人,其中60%以上接受了特效治疗。
最近气温骤降,是脑卒中高发的时期,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卒中中心提醒广大市民要警惕家中老年人出现脑卒中的风险,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者,一旦出现言语不清、口角歪斜或肢体麻木无力等脑卒中可疑症状,要立即送往医院就诊,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脑卒中急救常识
判断症状:
1.头痛、头晕、呕吐。
2.一侧肢体和面部的感觉异常、麻木或无力,或出现口角歪斜、流口水。
3.突发的言语不清。
4.突然神志模糊、意识不清。
救护:
1.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2.切忌对脑中风病人随意搬动、摇晃等。
3.昏迷患者采用侧卧体位,保持气道畅通。
(健康时报)
冬季脑卒中预防常识
1.不贪吃,防止“病从口入”
为抵御冬季的风寒,人们需要摄取更多的热量,于是餐桌上各种肉类食品明显增多,但食肉过多会增加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中老年人冬季进补应注意合理搭配,餐桌上水果和蔬菜不可少。
2.多饮水,减低血液黏稠度
冬季中老年人应增加饮水量,且不应过度控制睡前水的摄入量。有研究表明,脑梗死最易发生在天亮将起床时和刚刚起床后,此时血液黏滞度大,易形成血栓阻塞血管。有些老年人为了减少起夜次数、睡好觉,晚饭后就开始控制饮水,从而增加了血液黏滞度。
3.穿着暖,尤其起夜要注意
冬季老年人对环境温度的耐受性明显降低,在遇到寒冷刺激时,肾上腺分泌活动会增加,促使血液循环加快以抵御寒冷。同时肾上腺分泌的激素增多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过高的血压会引起脑出血。所以,冬天老年人除了应该根据天气的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外,起夜时更应注意保暖。
4.勤活动,心情愉快很重要
冬季老年人仍应坚持户外锻炼。这既可以帮助消耗多余的热量,也可以通过文体活动加强与他人的沟通,调整心态。但运动量不宜过大,不应大汗淋漓,周身发热却尚未出汗即可,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5.互观察,有新情况早就医
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心房纤颤等疾病者属于脑卒中的高危人群,患者和家人除了注意观察原有疾病的症状,还应注意那些新出现的症状,比如排出的大便颜色是否变黑(消化道出血)、刷牙时是否有出血等,如有异常改变,应及时看医生。另外,当突然出现反复发作性眩晕、耳鸣、耳聋、行走不稳、言语含糊或手肩麻木等脑血栓前兆,应及时就医,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