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幸福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幸福源自辛勤的劳动。章郭小学长期致力于“劳技育人”。精心营造幸福的劳技环境,开发幸福的劳技课程,打造幸福的劳技课堂,开展幸福的劳技活动,让学生生活在幸福的校园,为幸福一生夯实根基。
关键词:幸福劳技、助力、儿童、快乐成长
幸福是人类生活的永恒情节,追求幸福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源动力。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终极的和自足的,它是行为的目的。威廉.詹姆斯也指出:人类主要关心的东西就是幸福。而幸福从哪里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
海安市曲塘镇章郭小学创建于1948年,从太平庵起步,扬帆起航,乘风破浪。先贤的睿智,专家的引领,名师的风采,铸就了学校“劳技育人,向幸福出发”的办学思想,确立了“幸福劳技”的办学愿景。
幸福劳技,顾名思义就是要让儿童在劳技活动中感受到幸福。从短期目标而言就是要让儿童在劳技活动中得到知识的启迪,技能的提升和幸福的情感体验;从长远目标而言就是让儿童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上能具有超高的劳动意识和超群的劳动技能,因此爱劳动、会劳动而获得美好的生活、幸福的人生。
基于儿童终生幸福的考量,1996年,我们依托地处乡村的资源优势,秉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原则,开始了“劳技育人”的尝试,二十多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劳技育人”做文章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了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曾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技术教育先进学校”(教育部颁发)“中德合作促进基础教育项目示范学校”(教育部颁发)“中央教科所劳技教育实验学校”“中国教科院国家级重点课题实验学校”“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实验学校”“海安县劳动教育特色学校”“海安县创建办学特色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
营造幸福的劳技环境
漫步校园,劳技元素弥漫于每间教室、每面墙壁、每个角落。走进校门,笔直的劳动大道尽头是习总书记的名言:“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道路两侧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劳技馆、行知园、开心农场。劳技馆内,分布着农具厅、劳技成果展览厅、烹饪室、缝纫室、纸艺室、陶艺手工室以及科学室。农具厅是学校发动孩子在乡村搜集到的各种农村生活用品、劳动工具以及孩子们动手制作的农具小模型。成果展览厅收藏着历届学生制作的优秀劳技作品,在各级比赛中的获奖证书,学校获得教育部门表彰的奖牌和奖杯等。烹饪室、缝纫室、配置好桌椅和操作台、电磁炉、电烤箱等烹饪厨具以及缝纫机,学生定期在这里开展活动,自主烹饪美食,提高缝纫技能;纸艺室、陶艺手工室,配备各种纸张和陶土,供学生折纸、剪纸以及制作陶器;科学室是孩子们在劳技活动过程中进行科学探究的场所,孩子们在这里品尝着手脑并用、合作探究的快乐。
俯瞰整个校园,荷池田田,碧水盈盈,常绿的树木,不败的花卉,立体的苗圃,精美的雕塑,平整的甬道,塑胶的操场,文雅的师生,干净的校园……入目处处皆是景。这一切都凝聚着全体师生的心血。校长邰晓进认为校园要优美,优美的环境让人于潜移默化中获得灵性的陶冶,隐性的陶冶是教育不可忽视的元素,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他精心筹划,把校园当做巨大的盆景,利用他深厚的文化功底,发挥充分的艺术想象力,不停地营建、裁剪、雕塑,将劳技元素充分融入到校园每个角落,融入到教育的每个环节,办公室内蓝图一张张,七尺写字台上春光漾漾,一张张蓝图在建设者手中变成了静谧怡人的校园美景。行知园内,陶行知塑像、陶行知文化长廊悄然浮现;开心农场内各种蔬菜瓜果长势喜人。徜徉其间,领略四季景色之更替,让人于不经意间就能领略到劳动幸福的真谛。
开发幸福的劳技课程
劳技课程的开发聚焦“蕴含丰富情感,品味幸福时光”的主题,以儿童生活为出发点,儿童兴趣为立足点,在教育探究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劳技文化课程、劳技活动课程、劳动技能课程三大课程体系。学校开发的《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荣获海安县一等奖;《烹饪》校本课程获南通市优秀校本课程,海安县全县推广使用。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认识中国传统的一些农具,如果仅仅停留于图片和文字的介绍,孩子不一定能记住,但亲眼看一看,亲手摸一摸,亲自试一试印象就深刻了。在学校农具厅,老师带领孩子们触摸传统农耕器具,并模仿使用。孩子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热情,他们不仅知道了农具的名称,还了解了农具的使用方法,更亲身体验了农具的使用。在感受到祖辈们劳作艰辛的同时,更感悟到了博大精深的农耕文化。我们还钻研了《中国农具发展史》,将其中的农具知识制作成微课,定期对学生进行播放。他们对农具的认识,对民族发展历史的了解以及潜在智慧的开发,连同心灵的塑造、精神世界的丰富都融合在一起。
在种植、养殖课程基础上,学校开发了家常菜烹饪课程,孩子们的劳动成果以多样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孩子可以将学校“开心农场”和实践基地收获的花生、红薯、玉米等烹饪成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从中学到生存的本领,享受生活的情趣。
乡土资源创意开发课程,引导学生就地取材,手脑并用,用花生壳、红薯、玉米棒等身边的资源,通过组合、黏贴、编织等手段进行创意开发,创作艺术品。优秀的艺术作品将进入学校成果展览厅进行永久收藏,学校对创作者颁发精美的收藏证书,让劳技创作成为儿童今生美好的记忆。
烹饪课程、创意开发课程不仅给儿童提供发现美的视角,更赋予了他们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放大了劳技的原生价值,衍生了劳技的艺术价值。
打造幸福的劳技课堂
坚持“大劳技教育观”,在劳技育人过程中,秉承“联系生活实际,重视训练效率;坚持完整结构,着眼终身幸福”的原则,将劳技和其他学科有机融合,打通学科之间的育人壁垒,促进儿童手脑并用,从而让孩子们知识、能力和情感和谐共生。
1.劳技大讲堂。为了把“劳技育人”与课堂教学进行渗透和融合,学校开设了“劳技大讲堂”,通过每周一节课的时间,借助微课、影片、故事等形式与全校学生分享生活的常识,劳动的技能,了解农耕的历史、科技知识。2.学科融合。学校还将劳技元素充分融入到各门学科,使得各学科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照应,共同促进儿童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全面素质的提升。比如策划的“春风十里,等风也等你”风筝制作活动中:数学课上,计算制作风筝的材料;美术课上,绘制风筝的翅膀;科学课上,探究风筝的飞行原理;劳技课上,进行风筝的制作;体育课上,享受放风筝时奔跑的快乐;语文课上,吟诵关于风筝的古诗,回味放风筝时候的快乐,徜徉于母语的河流……3.活动促研。以“十三五”省级规划立项劳技课题为抓手,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在劳技活动中提升综合素质。近年来,我校多次承办了省级课题活动,南通市劳技教育研讨活动,海安县劳技课题研究活动,开设研究课二十多节,初步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农村小学劳技教育课堂操作范例。课堂带给孩子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帮助他们实现了知识的生成、构建。创意点亮课堂,课堂探寻本真,劳技综合课程让课堂充满了情趣。
开展幸福的劳技活动